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獲35屆傳藝金曲音樂類特別獎 駱維道盼更多人寫台灣味音樂

2024-08-31 20:40(12-22 08:05更新)
撰稿編輯:江昭倫
第35屆傳藝金曲獎今晚(31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音樂類特別獎頒給即將過88歲生日的音樂學家駱維道(左),由文化部長李遠(右)親自頒獎。(傳藝中心提供)
圖片來源:其他
第35屆傳藝金曲獎今晚(31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音樂類特別獎頒給即將過88歲生日的音樂學家駱維道(左),由文化部長李遠(右)親自頒獎。(傳藝中心提供)

第35屆傳藝金曲獎今天(31日)晚間舉行頒獎典禮,音樂類特別獎頒給即將過88歲生日的音樂學家駱維道,由文化部長李遠親自頒獎。駱維道說,很榮幸、很驚喜能獲得此一殊榮,他說自己不是大作曲家、大學者,他一生創作簡單的聖詩和合唱的音樂,就是希望跟大家說「我是台灣人!」更期許台灣人創作音樂能融入台灣味,讓世界也能欣賞台灣多族群、多元、美麗的音樂世界。

駱維道:『(台語原音)我教學時,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則 音樂創作的現代化,不是模仿西洋的傳統化,台灣人所寫的音樂不論深淺,都希望都有台灣的蕃薯味,才能發揮民主運動的郭雨新所說的:「千年根,萬年籐,番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 這種的精神,讓世界看到不只是台積電晶片、Nvidia,也能夠讓全世界欣賞台灣漢詩文學、音樂的特色,與音樂的小世界,就是多族群多元、美麗,有蕃薯味,疼惜土地,認同台灣,讓台灣發展的音樂 。』

駱維道是目前台灣最資深的民族音樂學者,田野採集遍及閩客、原住民族等地,更擴及亞洲各地、甚至紐澳等國,採集教會禮儀與音樂資料,並發表數十篇以上的專文。駱維道同時也是聖歌創作者,以豐厚的民族音樂底蘊,跳脫西方功能和聲,讓東方旋律之美凸顯於樂中,創作作品超過300首。此外,他更耗時10年之久,出版編著長老教會《聖詩》,將世界音樂的觀點融入處境化的精神,展現全新的「吟詩」風格,身兼民族音樂、教會音樂學者、作曲家與牧師,對台灣教會音樂及亞洲處境化禮儀與音樂發展有重要貢獻。

延伸閱讀
傳藝金曲 駱維道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