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日本人學校男童在上學途中遇刺身亡,升高日中緊張關係,也引起各國媒體關注,但反觀中國主流媒體版面卻一片靜默,就連微博相關討論也被封鎖,許多中國網民則是轉到日本駐中國使館帳號下方留言,不過觀察中國網路言論,雖然有許多人表示震驚和憤怒,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日本侵華戰爭罪行的「因果報應」,不予同情,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政府長期仇日宣傳導致的不可避免後果。
男童遇刺的當天正值日本關東軍於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發動侵略戰爭93週年。觀察家擔心,這起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可能使中日關係進一步緊張,加劇在華日本人的安全憂慮。同一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要求北京做出解釋。但在中國外交部19日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稱:「中方對發生這樣的不幸事件表示遺憾和痛心,對男孩去世表示哀悼,對他的家人表示慰問。」林劍同時表示,這是一起「個案」,還稱「類似案件在任何國家都有可能發生。」
中國媒體報導遭屏蔽、討論區貼文也被封
不過在中國網路上,中國媒體相關報導19日起紛紛遭到屏蔽,許多微博的討論也陸續被封鎖,但儘管官方試圖降低事件聲量,但《美國之音》報導,這起事件仍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中國許多媒體有關深圳日本學校學童遇刺身亡的消息都陸續被屏蔽。(X平台/@whyyoutouzhele)
報導指出,在中國網路長城外,發言不受限制的X平台,大部分中文網友留下了譴責和感到痛苦的留言。「聽到孩子母親的哭聲,難道不心碎嗎?這是恐怖攻擊,就是哈瑪斯。」、「可憐的孩子,願他安息。願魔鬼早日下地獄!」
網友轉至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帳號下留言
不過中國國內的社群媒體則顯示出不太相同的氣氛,在澎湃新聞的關於此事簡短報導的網頁上,網友留有94條評論,卻只有3條被顯示。而在中國最大的社群媒體微博上,前新浪新聞網主編盧旭寧一則轉發外交部回應的貼文吸引了1,500多則評論。一些網友表達了震驚和憤怒。有網友表示「傷害10歲孩子,簡直是喪心病狂到極致。」、「屠戮兒童,畜生。」
許多中國網民到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帳號下方留言悼念遇刺身亡日童。(X平台/@whyyoutouzhele)
另外,還有一些網友用「養蠱」(不小心會反噬自身)來形容中國官方長期以來的仇日宣傳,認為這是導致民間仇日情緒高漲直到發展為暴力襲擊的直接原因。有網友在盧旭寧的貼文下說:「蠱,養成了。」、「繼續養蠱。」「養蠱反噬,現在網上仇外思想和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大行其道。」也有人直言「真的不能再把侵華戰爭當成一件順手的工具來盲目宣揚民族主義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又害人又害己。」
但另一方面還是有大量中國網民表達了日本人因為侵華「因果報應」、「咎由自取」的觀點。有網民說:「想起了胡友平(在蘇州阻擋一起對日童行刺事件),她的犧牲只是延緩了此類事件發生,該來的終究要來。」在同一篇貼文下方則有人回應:「我不相信你對日本右翼每年舉辦的招魂活動一無所知」;還有人說「在日本被殺害的中國人也不少了,你關注過嗎?為他們譴責過小日本嗎?」、「日本侵略者的迴旋鏢最終回到了自己人身上,如果當年不侵略中國,不屠殺中國人,也許今天就會少一些極端仇日分子。」另一名網友則說:「侵華戰爭時死的孩子少嗎???」
仇日宣傳養蠱反噬連留言仍有許多「咎由自取」言論
除了聲討日本當年的侵華罪行,也有人認為壓根不該有日本人學校認為:「關閉所有小日本在華學校就好了,讓你們的日本小可愛回日本接受教育不好嗎?」、「不應該警惕一下到處都是日本學校嗎?」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貼文大部分都是男童遇刺的消息出來不久後發出的,男童死亡後,相關的留言反而少了。
截至日本男童遇刺,中國今年已三起針對外國人的攻擊事件,這是針對日本僑民的第二起事件。 6月24日,在江蘇省蘇州市一個公車月台上,一名中國男子持刀攻擊一對日本僑民母子。 6月10日,4名來自美國的大學教師在吉林省吉林市也遭到一名持刀的中國男子攻擊。 4名被襲美國人受傷後無生命危險,離開中國。但中國外交部對這兩起攻擊事件均表示是「偶發事件」,也未公布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