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之後,筆者所熟悉的香港,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場抗爭不僅是一場爭取自由的鬥爭,它更深刻地揭示了這個城市的分裂和痛苦。
政治上的兩極分化,讓這座城市的人民站在了對立面。有的人堅持要求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而有的人則希望保持穩定,甚至接受更緊密的中港融合。這種矛盾,在接著來的疫情中顯得尤為突出。香港政府為了防控疫情採取了嚴格的措施,這使得許多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和不信任進一步加深,尤其是在經濟受創、人民生活受限的大背景下。
經濟方面,筆者見證了香港從一個自豪的國際金融中心,逐步因為國際品牌的撤離和專業人才的流失而失色。國安法的實施和政治氛圍的變化,對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些因素不僅打擊了零售和旅遊業,更深層次地影響了投資者對這座城市經濟和政治穩定的信心。
再加上人口結構的變遷也讓筆者深感憂慮。自國安法和其他不同國家針對香港的移民政策實施以來,許多香港人都選擇了移民,尋求更多的安全感和自由。而這波移民潮也帶走了不少中產階級和青年人才,這種人口流失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更是一次打擊。
五年過去,面對這些變遷,香港社會的反應逐漸麻木。街頭抗議的聲音雖然減少,但筆者相信在許多人的心中,抗爭的火種依然未熄。人們都在等待著一個時機,一個光復香港的機會。但與此同時,也愈來愈多人選擇「北上」消費和生活,對香港本地經濟造成了進一步的衝擊和影響。
回想起五年前筆者曾做過的「夢」,那是由於2014年雨傘運動所種下的種子在筆者心中發芽。即使在當時離開香港,許多外國朋友也曾問筆者「你有後悔嗎」。對此,筆者的回答始終如一——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依然會選擇走上街頭。
現在的香港,與2019年或2014年相比,似乎已不再有那樣的激情與活力。然而,筆者相信許多香港人仍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待一個光復香港的機會。筆者不知道還有多少香港人保持著這樣的信念,但至少筆者自己尚未放棄。
這十年的變遷,對香港來說是一段艱難的歷程。每一次的抗爭和每一次的沉默,都在無聲地改變著這座城市的命運。對筆者而言,這一切的經歷不僅是記憶中的片段,更是未來抗爭路上的力量來源。即使外界看似平靜,筆者相信,香港的街頭將再次見證歷史的洪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