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精神鑑定陷倫理爭議,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天(9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建議參考國外做法,由檢辯雙方各自聘請不同的鑑定專家,進行診斷與論述辯證,以分擔鑑定人員的心理壓力;衛福部長邱泰源則表示,衛福部一直在與司法單位溝通,將在1個月內提進度報告。
憲法法庭日前做出判決,被告在行為時、審理時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者,均不得科處死刑,後續須配套修法。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9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指出,世界精神醫學會於1996年馬德里宣言及2023年日內瓦宣言均表明在任何情況下,精神科醫師都不應執行死刑能力鑑定,並應積極協助在法律上無法為自己有效防禦辯護,及不具足夠能力承擔法律責任的精神疾病及心智障礙者。
陳菁徽進一步指出,在先前火車刺殺警察案中,負責鑑定罪犯精神狀況的醫師在網路遭出征,人身安全遭受威脅,而憲法法庭判決精神障礙與心智缺陷者不得判死刑,這顯然是將社會上的道德壓力全數加諸在精神科醫師身上,若判定有精神問題、不得判死便成為全民公敵,若鑑定無精神疾病、可受死刑,則恐違反維護生命的醫師誓言。
陳菁徽表示,保護被害人與加害人的基本人權天經地義,但提供醫療鑑定的醫療人員也需要獲得保護,目前全國有151間醫療單位可進行司法精神鑑定,她建議比照國外做法,透過檢辯雙方各自聘請不同的鑑定專家,根據所得的觀測證據,在法庭上交叉詰辯,以分擔鑑定人員的心理壓力。邱泰源則表示一直在與司法體系溝通,會在1個月內提進度報告。她說:『(原音)比如說在國外,不管是加害人或被害人,或檢方或是法官雙方,各自聘請不同的專家,比如說曾經刺殺雷根總統的案子請了4個鑑定專家,還有挪威的大屠殺兩邊各請了2個專家,所以他們在反覆的辯證中,論述也會不同,這樣可以分擔鑑定人員的心理壓力,所以在這邊可以請部長具體地承諾,您可以在一個月內給本席答覆,可以跟司法體系來溝通嗎?(邱泰源:我想這個我們一直在溝通,所以一個月會提進度報告。)』
此外,針對司法精神醫療服務量能,陳菁徽指出,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宣布要投入新台幣400億完善司法精神醫療服務,目標在2025年設立480個司法精神病房,但進度大幅落後,目前僅30床、完成6%;她並援引衛福部2025-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內容,指收治的精神病患中,60%有反社會人格,這些人若未納入完整的司法精神體系內,出獄後可能會變本加厲。邱泰源則說,到10月底,精神病房將擴增至102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