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校園如何管理學生使用手機? 張廖萬堅:教育部願配合推動相關立法

2024-10-17 12:28(12-22 13:25更新)
撰稿編輯:陳念宜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 (圖: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 (圖:中央社)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17日)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探討手機成癮是否影響學生學習、校園如何管理學生的手機使用,以及教育部是否有必要針對國教階段建立學生手機使用指引等議題,多名立委、學者、教師團體代表、家長團體代表以及學生團體代表都出席發表意見。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表示有感於問題的重要與迫切性,他承諾,教育部一定會積極進行跨部會協商來回應外界期待。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7日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副理事長李雅文表示,不少基層教師反映,學生廣泛使用手機以及智慧型手錶已經造成教育現場的混亂;立委郭昱晴則指出,歐美多國已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此外,瑞典政府也提供家長關於未成年人的螢幕使用時間指引,義大利甚至有專家發起連署,呼籲禁止14歲以下學童擁有手機,並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開設社群媒體帳號。

《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則指出,根據「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兒少沉迷於網路的問題已經顯現,她認為,這些問題和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如果打算單靠學校來解決這些問題,對學校來說恐怕是太過沉重的責任,和家長們形成高度的共識是關鍵之一。

亞洲大學副校長、心理系講座教授柯慧貞指出,手機成癮影響學生學習的實證研究已經越來越多,她相信,在校園適度管控手機的使用是有必要的,由於不同年齡層,大腦發展情況不同,針對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應該建立不同的手機使用規範。此外,她也提議舉辦「關機營」,從過往辦理經驗來看,她發現,就算學生不使用手機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天也能有效降低憂鬱、焦慮和成癮性,並提升自控力與學習效率。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坦言,身為家長,管教孩子如何使用手機是他唯一和小孩會發生衝突的時刻,今天能聽到各界共同探討這個議題,他覺得非常重要,他表示,他對於「關機營」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他說:『(原音)我覺得這蠻有趣的,就是我們能夠去參加一天的關機營、兩天的關機營、三天的關機營,你如果能夠(參加)一週的關機營,那表示你的自制力到達一個程度,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教育,因為因應數位時代可能有些學習的方式或者是營隊是不一樣的,這個關機營不是說單純就是關機而已,當然在這個關機營裡面,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關機之後可以學什麼,閱讀或者是看戲劇、人際互動...剛才大家提到網路成癮之後,對人際互動、情緒管理都會影響。』

張廖萬堅表示,教育部過去曾制定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以及「校園行動載具使用管理規範」等相關規定,但是,綜合國際研究、國際趨勢以及各方意見,可以看出大家期待教育部訂定更具強制性的規範,教育部將依照這場公聽會所形成的共識進行必要的檢討,如果立法院有共識立法規範校園如何使用手機或制定兒少手機禁令,教育部也會配合推動,預計請資科司、國教署以及跨部會相關單位積極協商來回應外界期待。

延伸閱讀
教育部 手機成癮 張廖萬堅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