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來襲,高齡者也應該跟上!教育部次長林騰蛟今天(18日)在113年度(2024)樂齡學習成果發表會上指出,教育部第3期高齡教育發展計劃中,AI科技學習將納入重點,希望強化高齡長者科技素養,迎接精采下半生。
教育部18日舉辦今年度樂齡學習成果發表會,表揚各地樂齡學習中心特色課程,不少內容都非常實用,如雲林土庫鎮學習優質中心規劃「回春坊」課程,讓高齡男性透過學習修復小家電,找到人生第二春;嘉義樂齡學習示範中心有感於男性學員因伴侶離世、孤老,無法料理三餐,特別成立「男性工棚」,透過學習營養與烹飪技巧,自理生活,甚至服務社區。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台灣在2025年就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味在明年之後,台灣就會有20%以上、約469萬的65歲以上的人口,更凸顯樂齡學習的重要;目前全國各鄉鎮已普設370所樂齡學習中心,學習資源遍佈全國近3千個村里,每年提供10萬個課程,可以說成果豐碩,且參與者滿意度都非常高。
林騰蛟指出,政府非常重視高齡社會,樂齡學習經費近4年從原本新台幣2.3億增加到有4.6億,倍速成長,各項高齡學習政策也融入行政院各項重要推動方案啦,包含了超高齡社會的對策方案,甚至是數位賦能等。
林騰蛟表示,為讓長者跟上時代,除了讓深化樂齡學習的內容,將永續發展融入其中,因應AI浪潮,AI科技學習與素養也將會是第3期高齡教育發展計劃的重點。林騰蛟:『(原音)因應AI的這種科技的一個這個資訊科技的一個發展啊,所以教育部目前呢?也正在積極研擬我們這個高齡教的第3期的這個高齡教育的中長城這個發展計畫,那個這個計畫,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夠提高、強化我們這個樂齡長者的這個科技、AI的科技的一個素養,同時也希望能夠來深化相關內容,做好這個退休的一準備。』
除了舉辦樂齡學習成果發表會,活動現場也以「樂齡2.0、永續發展」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如何創造熟齡價值、銀髮經濟與後續如何應對超高齡社會帶來的挑戰,永續推動樂齡學習接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