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5年的舞蹈空間,有感於大環境改變,23日宣布將自2025年起轉型,放下卓然有成的創作紅海,專注開發「舞蹈欣賞推廣」的藍海,目標希望以至少5年時間,拉近舞蹈與觀眾的距離。
舞蹈空間是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平珩於1989年所創立,35年來,始終選擇一條不一樣路-讓舞團與不同編舞家合作!多年來舞蹈空間與多達58位編舞家、274位設計者共同打造出92個作品,每個舞作都各有不同風貌,不少合作者更為舞團開創出與時俱進、甚至超前一步的肢體語彙。
然而面對有限的劇場資源與經費,加上有感於新創製作的能量限制,以及一直以來各種製作環境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創辦人平珩毅然決定於2025年轉型,更專心在開發「舞蹈欣賞推廣」的藍海上。平珩也透露,舞團將放棄來自國藝會新台幣500萬元的補助款,改由她個人出資300萬元,支撐舞團5年的運作。
事實上,舞蹈空間一直都有深耕基層觀眾,近10年已舉辦428場校園推廣活動,觸及 85,706人次各級學生,以深入淺出方式讓學生輕鬆欣賞與體驗舞蹈,也感受到學生對於這種「身教」的渴求,因此未來舞蹈空間除了持續實體課程與講座外,還將以podcast、短片等方式,從各個角度切入,建立對舞蹈欣賞的觀點,並協助大家找到觀賞當代舞蹈的自信。
平珩坦言轉型的抉擇非常難,她甚至因此壓力大到導致顏面神經失調,而無法參加舞蹈空間最後一檔新製作《庇護所》的首演,但她仍決定改變再出發,未來的夢想就是希望能為每個人開啟舞蹈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