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中國衛生棉產業「集體塌房」 消費者湧向香港搶購

2024-11-26 13:38(12-23 02:50更新)
新聞引據:其他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衛生棉產業「集體塌房」。(合成圖)
圖片來源:其他
中國衛生棉產業「集體塌房」。(合成圖)

近期,中國多個知名品牌的衛生棉(衛生巾)被爆出產品長度與包裝標示不符、偷工減料等問題,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和質疑。此次事件被稱為「衛生棉集體塌房」,相關話題持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廣泛討論。部分品牌客服回應不當,更激化了消費者憤怒情緒,例如ABC品牌客服回應消費者「如果覺得接受不了可以不買」,引發眾怒,其天貓旗艦店一度被迫下架所有產品。 

事件起因於有網友測量發現,多款市售衛生棉實際長度與包裝標示不符,其中自由點、樂而雅、蘇菲、七度空間、ABC等品牌均存在「縮水」現象,尤以ABC品牌最為嚴重,相差達6公分。紅星新聞記者也進行了獨立調查,發現七個知名品牌中,除護舒寶和高潔絲外,其他五個品牌的日用款衛生棉實際長度均小於標示長度。不僅如此,衛生棉內部吸收層長度與標示長度差異更大,部分產品甚至相差近7公分。一些廠家被指控使用黑心棉,甚至使用用過的菸頭來製作衛生棉,衛生標準極低。 

面對質疑,部分品牌辯稱產品符合國家標準GB/T8939-2018,該標準允許衛生棉全長偏差在±4%以內。但消費者指出,現行國家標準並非強制性標準,且未區分棉長和全長的偏差標準,給廠家留下漏洞。更有網友發現,中國對衛生棉的pH值和甲醛含量要求,僅分別為B類和C類產品標準,而非A類的嬰兒產品標準,與窗簾布、襪子等要求相同,令人擔憂。 

衛生棉品質問題引發消費者對女性權益和健康的關注。據統計,中國女性衛生用品市場規模巨大,2023年已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每位女性一生花費在衛生棉上的費用約為3至5萬元。「中國婦女報」呼籲正視女性實際需求和合理訴求,少一些忽視,多一些真誠。網友則紛紛要求當局儘快推出更嚴格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保障女性健康。 

此次事件也引發了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危機。許多消費者轉而尋求更安全的替代品,標準更高的醫用級衛生棉搜尋量飆升。社交平台上出現大量消費者分享到香港搶購衛生棉的經驗,小紅書上湧現購買攻略和囤積心得,香港消委會的衛生棉調查報告也成為大陸消費者新的安全信心標準。分析人士指出,這波搶購潮可能比之前的口罩搶購更加瘋狂,香港有望成為中國的「衛生棉經濟中心」。也有人擔憂,此次事件會導致中國女性衛生用品市場進一步流向代購市場,加劇市場供需失衡。 

此次「衛生棉集體塌房」事件,暴露出中國衛生棉產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包括國家標準滯後、監管缺失、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如何重建消費者信任,提升產品品質,保障女性健康,是中國衛生棉產業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