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化療引神經病變  國衛院與成大研發保護藥技轉

2024-12-17 21:19(12-22 16:20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李自立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成功大學聯手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為預防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設計,17日舉行簽約儀式。(國衛院提供/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成功大學聯手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為預防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設計,17日舉行簽約儀式。(國衛院提供/中央社)

癌症常見採用化學治療,但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病變,造成疼痛麻木等症狀。國衛院攜手成大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今天(17日)與廠商簽約啟動技轉,計劃3年內啟動體臨床試驗。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成功大學聯手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為預防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設計,為癌症治療副作用防治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今天簽約儀式,技術移轉予安宏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邁入產學研合作階段。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陳羿帆今天在記者會上簡報說明,文獻顯示,約5到7成患者在接受紫杉醇治療後,會誘發「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導致持續性疼痛、麻木及溫度感覺異常,若嚴重,可能出現平衡失調和步態不穩,不僅影響生活,還可能迫使患者中斷治療,或在治療結束後仍受困擾。

隨著癌症發病率持續攀升,紫杉醇及鉑金類藥物等化學治療藥物的使用需求逐年增加。陳羿帆說,全球紫杉醇市場預計於2030年達到111.6億美元,但針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仍缺乏有效預防方案與治療藥物。

DBPR168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夏克山與成大校長沈孟儒、前副校長張俊彥聯合帶領的新藥研發團隊,歷經10年以上深耕研究。陳羿帆說明,研究團隊從臨床需求出發,結合疾病相關動物模型,研發出針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新藥。

研究成果證實,DBPR168能藉由抑制紫杉醇和鉑金類化療藥物所誘發的神經發炎反應及免疫細胞侵入,保護神經組織免受損傷。動物試驗顯示,其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展現出廣泛的臨床應用潛力。

國衛院指出,DBPR168目前已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專利布局,為國際化發展奠定厚實基礎。未來計劃於3年內啟動DBPR168的人體臨床試驗,並同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期望為癌症患者提供安全且有效的神經保護解決方案。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