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什麼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

2024-12-26 09:21(02-09 14:00更新)
新聞引據:其他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示意圖。(AI生成圖)
圖片來源:其他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示意圖。(AI生成圖)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是一種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單股RNA病毒,於2001年首次在荷蘭被發現。此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同屬於副黏液病毒科,並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和季節性。hMPV感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但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受到感染,且症狀通常較嚴重。

症狀 

hMPV感染的症狀與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類似,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都有可能。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可能持續2-3天或6-7天)、喘鳴、聲音沙啞、肌肉痠、嘔吐。

部分患者可能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哮吼、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嚴重症狀。過敏體質患者可能因hMPV感染誘發氣喘發作。

傳染方式

hMPV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也可能經由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

1. 飛沫傳染: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藉由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健康的人吸入這些飛沫就可能被感染。

2. 直接接觸傳染:直接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共用餐具或毛巾。

3. 間接接觸傳染: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例如門把、玩具,然後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5個族群需要特別小心

以下族群感染hMPV後較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需要特別注意:

1. 早產兒

2. 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下嬰兒)

3. 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

4.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5. 免疫疾病或癌症患者

治療方式

目前尚無針對hMPV的特效藥物或疫苗。治療方式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重點在於緩解症狀和維持身體機能。

症狀治療:使用退燒藥、止咳藥等藥物緩解發燒、咳嗽等症狀。

支持性療法:適度補充水分、休息,必要時使用氧氣治療、呼吸支持或機械通氣。

抗生素治療:如果患者出現中耳炎或其他細菌感染,醫生可能會使用抗生素治療。

預防

預防hMPV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環境清潔。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接觸口鼻分泌物、如厕後、進食前。

適當清潔消毒:定期清潔消毒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例如玩具、門把、電話。

避免接觸感染者:盡量避免與hMPV感染者接觸,特別是高風險族群。

戴口罩:在人多擁擠的地方或與hMPV感染者接觸時,應戴上口罩。

不輕易用手觸碰眼口鼻: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防止病毒從這些部位進入體內。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避免前往流行疫區:hMPV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前往疫區。

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