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計畫法預計將於明(2025)年正式上路,但朝野立委皆提案修法要求展延2到4年再實行,甚至提案將「農業權」等相關補貼措施入法。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認為,延宕或修改只是為了圖利土地炒作,「農業權」也難以執行,呼籲立法院停止踐踏國土秩序、行政院應堅定立場,讓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
國土計畫法2015年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2025年4月30日正式實施。然目前仍有3縣市(桃園市、南投縣、雲林縣)尚未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且不分朝野立委共提27個修法版本,將「國土法」上路期程延長2到4年不等。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31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應堅定立場,讓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表示,不只公民團體一直強調,內政部也有說明過,國土計畫法上路後,既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力不會有任何變化,只會關上「區域計畫法」中的「個案變更」、對這種圖利財團囤地炒作的「後門」有所影響。
另外日前雲林縣提出「農業權」概念,認為應比照土地容積獎勵,給予如農地等開發限制合理的補償。對此湯琳翔認為,農業現場有不同身份的利害關係人,濫發補貼反而會讓農業發展更加混亂;另外補貼的標準也難以訂立。湯琳翔說:『(原音)雲林口湖農地的價值,跟新北板橋的農地價值會是一樣的嗎?怎麼去訂一個全國統一標準?你用什麼樣的房子去比較損失的利潤?這些金額完全講不出來,要行政機關怎麼去執行?所以這個「農業權」概念也是個完全不可行的條例。』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研究員黃承翰則認為,日前立院國民黨提案國土計畫法延期2到4年實行,等於就是要判該法死刑,甚至還要增定「農業權」等相關條例,在目前「財劃法」讓中央財源減少的情況下,要求中央再編列經費補貼地方,將造成台灣經濟的更加失衡。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黃子芸表示,目前只剩3個縣市未交「國土功能區分圖」,卻要其他19個縣市一起陪他們「晚點交作業」,根本就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量,而這更顯現了國土計畫法的重要性,能遏止利益炒作、土地破碎的問題,呼籲朝野立委停止帶頭踐踏國土秩序,同時行政院應堅定立場,如期讓國土計畫法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