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在今天(7日)播出的媒體專訪中指出,當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成熟度足夠時,國產化政策應慢慢退出,且部分國產化項目已有出口實績或潛力,如葉片樹脂已打入國外大廠供應鏈、國內機艙組裝廠則拿下日韓訂單等。
經濟部產發署副署長鄒宇新接受自由時報「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暢談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鄒宇新指出,國產化推動方向以5年為一期、共有3期,第一個5年為學習期,政府盤點具可行性,做得出來或者是技術足夠,經過努力後,可讓品質、價格、交貨期能趕上國際水準的項目來推動國產化,並要求100%國產化,但學習過程相當辛苦,5年下來發現成效不盡理想,許多廠商的技術仍需要時間追趕。
鄒宇新表示,當基礎打好後,就進入第二階段成長期,希望透過區塊開發3-1、3-2風場來練兵,盼能降低成本,未來當技術、品質、價格、交貨期都達到國際水準後,即可步入成熟期,進一步出海打國際盃,屆時國產化政策也應慢慢退場。
鄒宇新指出,截至目前部分國產化項目確實已有出口實績或潛力,包括葉片樹脂、機艙組裝、水下基礎等。其中,國內廠商上緯在樹脂方面已切入西門子風機供應鏈,且因應淨零趨勢,上緯也與西門子合作開發再生葉片材料,並簽署合作意向書,2026年起供應的樹脂將全部是可回收體系,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機艙組裝方面,西門子歌美颯為台灣唯一風機機艙廠商,目前也拿下了日韓訂單。他說:『(原音)機艙組裝廠我們在過去練兵的時候,就是希望這些風機的系統商可以在國內落地,在台灣做這個風機的組裝,西門子風機除了從過去1.0到現在的2.0,組裝廠的項目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他們現在除了供應我們國內風場的這些風機以外,在日本跟韓國都爭取到一些風機的訂單,相信在未來的1、2年就可以看到確切的出口實績。』
最後在水下基礎方面,鄒宇新表示,國內廠商世紀風電,除在台北港設廠,現在也與澳洲QUBE集團合作,規劃在印尼民丹島設廠,佔地約50到60公頃,瞄準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等市場,最快於明年第一季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