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共產中國的大躍進帶來大饑荒(下)

2025-02-12 18:33(05-04 01:25更新)
作者:龔與劍
新華社退休的高級記者楊繼繩撰寫的《墓碑》一書,結論是從1958到1962年,一共有3600萬的中國人死於饑荒。(圖: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其他
新華社退休的高級記者楊繼繩撰寫的《墓碑》一書,結論是從1958到1962年,一共有3600萬的中國人死於饑荒。(圖:維基百科)

一直要到80年代,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中共才承認大躍進期間,有許多人因為大飢荒而過世。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說死者大約2千萬人,而由新華社退休的高級記者楊繼繩撰寫的《墓碑》一書,結論是從1958到1962年,一共有3600萬的中國人死於饑荒。這些數字是從中國有歷史以來,所有餓死的人數加在一起,都很難達到的一個數字。

1960年上半年,當餓死人、甚至是人吃人的「內參」檔,源源不斷送入中南海以後,中共黨內出現以劉少奇為首的溫和派,要求停止「大躍進」的聲音。同年7月,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提出,「調整、鞏固、提高」的經濟政策。周恩來加了「充實」兩個字,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中共高層,都贊同這個新政策。

中共黨內的溫和派

面對以劉少奇為首的溫和派,毛澤東選擇了暫時退讓,開始甩鍋給中共的基層幹部,指責他們曲解了黨的政策,做得過頭了,才造成了飢荒。同時他認為城市裡面,幾百萬工人跟知識分子,應該下放到農村去,這樣可以減少城市的口糧供應,增加農村的勞動力。當然「右派」跟「壞分子」,也可以趁著這次運動加以清理。毛澤東的一句話,讓幾百萬的城市人口,被下放到了農村。

而後中共允許農民,可以有小塊的自留地,跟小規模經營手工副業。1961年1月,中共通過了人民公社的改革方案,政策回到了50年代中期農村高級合作社時期。毛澤東被迫退到「第二線」,在公開的談話裡面,開始認定劉少奇是他的繼承人。

這時候安徵等省的農民,開始「包產到戶」,其實就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雛形。那什麼是包產到戶呢?簡單講就是農民把屬於國家的田地承包,農民把相當數量的農產品,上繳給了國家以後,其它的餘糧,就歸農民個人所有,也就是農民勞動付出,跟他的收入成正比,不吃大鍋飯了。包產到戶改變了淪陷區,由集體管理的生產隊,或生產大隊為單位的生產模式,轉為一個一戶的農戶為單位,由農民自我管理跟生產、分配以及經營。可是,土地還是歸國家所有。

「包產到戶」是由農民發明,然後就一傳十,十傳百在廣大的鄉村散佈開來。很多中共領導人對「包產到戶」,都抱持著正面評價。陳雲就說:「現在農村的順口溜是,『蔣介石手裡受難,吃飯;毛澤東手裡享福,吃粥。』這說明農民對我們很不滿意。如果農民分到了田,自然就有了飯吃。」

劉少奇在「三面紅旗」的時候,是狂熱支持毛澤東的。但是在1961年4月,他回到湖南農村蹲點,調查了44天,也在家鄉寧鄉待了18天。劉少奇掩飾不住心中的難過說:「看到鄉親的日子,過得非常辛苦,我們的工作表現太差了,請原諒我們!」回到了北京以後,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他直言不諱的說:「湖南農民有一句話,他們說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有的同志講,這還是一個指頭,跟九個指頭的問題。現在看來,恐怕不只是一個指頭的問題。」

劉少奇的發言,明顯是把矛頭對準了毛澤東,因為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最愛用「九個好指頭、一個壞指頭」的原則,因為一般人有十根手指頭,加起來就是一百分,所以拿來比喻功過。會議上鄧小平、陳雲等人,明確支持劉少奇。周恩來雖然沒有表態,但屬於傾向支持劉的騎牆派。毛沒有料到劉少奇會來這麼一記「直拳」,讓他下不了臺。所以毛澤東承認錯誤:「現在我們遭到報應了。報應是衝著過去三年的政策而來。是誰的過錯呢?中央和我要負最大的責任。我負主要責任。」

1962年1月,中共「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 劉少奇一開口就說:「過去我們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續,比之於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全國總體來講,缺點和成績的關係,就不能說是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恐怕是三個指頭,和七個指頭的關係。」 劉少奇認為,過去共產黨執政的成績,是七個指頭,也就是70%,犯的錯誤是三個指頭,也就是30%,儘管還是成績大於錯誤,但卻明顯打臉了毛澤東,一直以來制定的成績是90%,錯誤是10%這條金科玉律。

這讓毛澤東很不高興了,但是劉少奇繼續說:「還有些地區,缺點跟錯誤,不止是三個指頭。」,很多與會的地方基層代表,也加入了批評毛澤東的「大合唱」。裡外不是人的毛澤東也只能說:「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他雖然也承認,對經濟學是個門外漢,還需要學習,但他的自我批評就這麼多了。只有少數人還是支持毛澤東,林彪就是其中之一。林彪解釋大躍進會出錯,是因為「我們沒有聽毛主席的警告」。華國鋒也發表了同樣奉承的談話。

面對劉少奇的「逼宮」,毛澤東私下對私人醫生李志綏說:「中國共產黨裡,好人早都死完了。現在剩下的都是行屍走肉。」但是在表面上,毛澤東開始裝病,公開宣稱準備見馬克思了,劉少奇是他認定的接班人之類的。1961年9月,69歲的毛澤東,跟英國的蒙哥馬利第二次見面,他告訴蒙哥馬利說,中國民間傳說,73歲跟84歲,是兩個重要關卡。他本身不想活過73歲,預備「去見馬克思」了,因為「有太多事要跟馬克思討論」。他也再次提到劉少奇是他的接班人。

1962年夏天,中國大概有20至30%的土地,交給農民自行耕作。這已經可以克服嚴重的糧食危機了。1961年,糧食生產量增加400萬噸,1962年增加了1250萬噸。劉少奇、鄧小平跟陳雲的結論是,如果不是農民家庭普遍分田耕作,經濟不可能穩定增長。鄧小平甚至還引用了一句俗諺:「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周恩來也支持鄧小平的「黃貓黑貓」理論。

1962年3月,劉少奇跟鄧小平甚至開始為「引蛇出洞」的反右運動裡面,被打為右派分子的人平反。他們平反了3500多名右派分子。而在同一時間,毛澤東卻暗地透過國防部長林彪,來持續加強軍隊的狂熱個人崇拜教育,物色跟培養對他忠誠的政治打手,準備向黨內的溫和派發動反擊。

毛澤東的反擊

1961年,《解放軍報》開始,每天在報紙頭版刊載一則毛語錄,要求共軍認真研讀。林彪把中共的軍隊,打造成了「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1964年1月,共軍總政治部,第一次印發《毛主席語錄》,這本小冊子在共產中國,被稱為「紅寶書」,文革的時候,老百姓人手一本,印量還超過了聖經。

1962年下半年,因為有了軍隊的支持,毛澤東決定對黨內的「溫和派」給予當頭一棒,讓他們沒辦法繼續興風作浪。他在1962年7月回到了北京,立刻召見劉少奇、鄧小平跟周恩來,當著他們的面,痛罵包產到戶的制度。

在林彪的護衛下,毛澤東達成了讓黨內的溫和派心生畏懼的目標。鄧小平前一天才在共青團的會議上,重提他的「黃貓黑貓」論,但他馬上打電話請共青團,把這句話從記錄裡面刪掉。劉少奇也改變了路線,開始跟包產到戶進行切割。周恩來更是轉過身來,全力支持毛澤東。

7月18日,中共禁止宣傳包產到戶制度。因為毛澤東認為,包產到戶或農業集體化,這是攸關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包產到戶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一些糧食,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就會重新富起來,剝削這些勞動人民。毛澤東認為包產到戶,是滋生新的資本主義,跟資產階級的土壤,只要有這個土壤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資本主義復辟。只有剷除滋生資本主義的土壤,才能從根本上剷除資本主義。

透過這次的鬥爭,毛澤東認為劉少奇已經是階級敵人了,跟他算總帳,這也只是早晚的問題。他警告那些「溫和派」,主張包產到戶制度,是一條十分危險的道路。包產到戶造成「兩極分化,貪汙盜竊,投機倒把,討小老婆,放高利貸」,毛澤東的結論是:「反革命依然存在。」。

在隨後召開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掌控了全黨,教育人民要有「反修」精神。他開始提倡,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十中全會之後,毛澤東發動反對國外修正主義、防止國內修正主義,也就是「反修防修」的新運動。它是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一環。

毛澤東開始重新打造他的忠誠團隊,第一號主將是林彪,因為他成功把共軍打造成了,只聽令於毛澤東的禁衛軍,第二號人選是江青。江青知道只有無條件效忠毛澤東,她才能保有第一夫人的地位。1962年9月底,毛澤東首度允許她進入政治圈,讓她掌管文化。江青的目標是把「腐敗」的文學、「墮落」的藝術,進行徹底的共產主義改造。

康生如同延安時期一樣,又一次受到倚重。毛澤東分給他審查幹部的任務。還有一個馬列主義理論家陳伯達。毛澤東不論說了什麼荒誕的話,陳伯達都能替他找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根據。毛澤東在上海也有忠心的助手柯慶施,其中有兩個幹練的「筆桿子」:一個是張春橋,上海市委負責宣傳的書記;另一個是姚文元,上海《解放日報》的編輯。

周恩來很慶幸毛澤東的怒火,全部對準了劉少奇。因為周恩來跟劉少奇為了搶第二把交椅素來不和。史達林派往中共的代表柯瓦列夫回憶說:「周恩來跟劉少奇,的確互看不順眼…其實有點滑稽:如果宴會上,我向毛澤東敬酒以後,先敬劉少奇,周恩來就拂袖而去;反之敬完毛澤東,如果是先敬周恩來,劉少奇也會不高興。」

在經濟領域,雖然毛澤東的「一大二公」,再次得到確認。但是他沒有再發動大躍進,之後1962到1964年一連3年,糧食收成都相當不錯。到了1964年,發生了一樁劃時代的大事,中共的核武器試爆成功,擠進了世界核子俱樂部。

從1962年下半年開始,共產中國的臣民們,都遵從毛澤東的心意在前進。革命的人民沉浸在「反復辟」的鬥爭裡面。黨內的「溫和派」,小心翼翼看著毛澤東的臉色行事,怕一不小心成為了「走資派」。在林彪的推動下,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已經讓整個中國,特別是年青學生狂熱,尤其是1964年,赫魯雪夫被罷黜下臺以後。毛澤東認為赫魯雪夫垮臺的原因,就是他不搞個人崇拜。

1965年5月,毛澤東乘坐火車重遊青年時代的舊地井岡山。他決定對黨內的第二個太陽,「溫和派」的劉少奇下狠手了,他的心中吹響了戰鬥的號角,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他堅信只有大亂才能達到大治,毛澤東人生中的最後一戰,也就是文革的戰鼓,即將敲響。

延伸閱讀:共產中國的大躍進帶來大饑荒(上)

 

作者》龔與劍  參與1989年湖南益陽六四民運,後遭勞改2年。2012年組讀書會遭關切後來台。

 

延伸閱讀
毛語錄 洞察中國 包產到戶 三面紅旗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