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投資銀行貝雅(Baird)分析師吉拉(Tristan Gerra) 12 日在報告中表示,證券界正傳聞華府要求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TSMC)組成合資公司,共同在美國擁有及發展晶片代工廠項目。受此消息激勵,英特爾股價大漲7.2%,至22.48美元。
報導指出,目前陷入財務困境的英特爾,正準備分拆晶圓製造業務,而英特爾正與台積電討論建立合資企業,同時,這個新的合資企業,將可望獲得美國《晶片法案》(CHIPs Act)的補助。
報導表示,貝雅這份報告引用了亞洲供應鏈中的討論,稱台積電可能會派遣工程師到英特爾的負責晶圓製造業務的晶圓廠內(規劃生產2奈米與3奈米製程),運用台積電工程師的專業知識,來協助晶圓廠持續運作。
就在前一天,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巴黎發表演講,大力宣傳美國製造的晶片,並表示最強大的 AI 晶片將會堅持在美國設計與製造,英特爾股價隨即上漲逾 6%。
貝雅的報告稱,這項交易尚未得到確認,並且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英特爾沒有立即回應,台積電也拒絕置評。
報導指出,在運用最先進製程製造尖端晶片的競爭中,英特爾近年來一直舉步維艱,落後於台灣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去年12月間,因努力多年力拼轉虧為盈的努力宣告失敗,最後被迫下台。
季辛格推動大幅擴展英特爾在美國的晶片製造業務,部分資金獲得在2022年開始實施的《晶片法案》資助,該法案為美國在地工廠提供補助,英特爾則是該計劃下獲得資助的最大企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