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今天(14日)召開「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專案小組第47次會議」,鑒於近年發生國產高價精品茶遭進口茶混充、進口雞蛋,及境外牡蠣混充國產牡蠣議題,為強化溯源管理及衛生安全,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督導,衛生福利部、農業部等共同規劃辦理「市售茶品產地標示」、「進口蛋品」及「市售牡蠣產地標示」聯合稽查專案,會中並共商2025年聯合稽查專案項目,藉由跨部會合作,提升業者循法落實自主管理,維護民眾食用安全與消費權益。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指出,為提供消費者購買台灣茶正確產地資訊,自2021年9月至2024年12月採8階段實施聯合稽查,分別至量販超市、茶行、輸入茶葉下游業者,及販售春節茶葉禮盒商店等地點,抽樣茶葉產地鑑別檢驗,累計2,400多件樣品,檢驗結果含有非台灣茶卻標示為台灣茶的案件,均已移送檢調單位查辦。2024年國產茶產地鑑定合格率達96%,比2021年合格率82%高,顯示跨部會持續監控防範下,已有效嚇阻不法行為。
另外,為強化國產茶溯源管理,農業部已公告「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及其應遵行事項」,自2023年起產製國產茶,依規定應登錄溯源資訊及於產品包裝張貼溯源標示,2024年辦理國產茶溯源標示檢查1,157件,合格率92%。食安辦表示,政府將持續輔導業者落實溯源標示,確保國產茶品來源。
有關進口雞蛋議題,2024年延續規劃執行進口蛋品聯合稽查專案,於2024年2月至6月底,由衛福部及農業部定期盤點進口蛋品業者名單,針對進口蛋品業者及其下游逐層執行聯合稽查。查核重點包含,保存來源文件、產品標示、國產原料雞蛋溯源標示等。總計查核輸入及其下游業者計8家,產品標示7件,業者保存來源文件及產品標示皆符合規定。
為杜絕進口牡蠣混充台灣蚵販售的不法行為,自2023年12月至2025年1月間,衛福部及農業部針對國內通路販售標示為台灣牡蠣價購採樣計73件,產地鑑定結果有7件為境外牡蠣,均依法移送檢調單位偵辦。為有效掌握產業銷售鏈,農業部已於2024年10月16日公告,將牡蠣販運商納入溯源管理,食安辦將持續推動跨部合作輔導產業,逐步協助牡蠣源頭及販運商符合規範,完善國產牡蠣溯源管理。
食安辦表示,今年聯合稽查項目除強化執行牡蠣產地標示稽查專案,及溯源管理外,因應近期食安事件,環境部與衛福部將啟動聯合稽查,擴大防堵具食安風險疑慮的色素流入或誤用於食品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