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民主前輩劉峯松新書 台灣民主運動縮影

  • 時間:2025-02-22 19:3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王韋婷
民主前輩劉峯松新書 台灣民主運動縮影
台灣民主運動參與者劉峯松(左)22日捐贈個人日記等給國史館,由國史館長陳儀深(右)代表接受。(圖:中央社)

國史館今天(22日)上午舉行「台灣情 民主路─劉峯松先生訪談錄」新書發表會,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劉峯松不僅是黨外民主運動的前輩,就從政資歷而言,甚至早於同時代的美麗島政團核心人士,對推動台灣的民主獨立、鼓吹言論自由的理念,始終如一。

國史館表示,劉峯松在「為國存史」方面,有傑出的貢獻,不但努力保存黨外運動相關的資料,並勤寫日記,記錄所見所聞。同時,更是著名的古籍和文物蒐藏家,耗費許多心血、積蓄,努力蒐購有關台灣的圖書文獻及器物,創設半線文教基金會和台灣文化資料館,深獲文史學界的信任與推崇。

國史館指出,劉峯松曾擔任前台北縣長尤清任內的縣立文化中心主任;2000年政黨輪替後,應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之邀,擔任國史館主任秘書及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首任館長,為民主轉型中兩個重要的國家史政機關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劉峯松致詞時表示,他強調年輕時閱讀和寫作,拓展了他的視野和思考,更醞釀了對台灣未來的理想與想像;而台灣文獻資料和庶民生活器物—甕缸、碗盤及古鐘等文物的收藏,又讓他成為一位「無可救藥」的收藏家。劉峯松表示,對於周遭生活環境的觀察和體驗,才是他觸發關心現實、愛護鄉土的真正原因。劉峯松表示,在公務之餘,從事選舉、黨外運動,最後當起了「媒人公」,這些其實都是基於關懷鄉土、改革社會、促進自由民主的理想。

劉峯松也捐贈史料給國史館,其中特別具代表性的是劉峯松從1963年到2023年的日記,共計有46冊;另外還有大量的文章手稿、筆記、信件及剪報等。所蒐集的剪報中,對於美麗島事件有詳細的整理與分類,不僅呈現劉峯松個人經歷,反映他對於人生、政治、文化、信仰的觀察與感受,也是社會與時代的重要歷史見證。

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出席新書座談會,她表示,有兩件事想特別向劉峯松表達感謝,其一是謝謝他在高雄事件當天帶了錄音機,為歷史留下第一手紀錄。其次,感謝劉峯松夫婦在她出獄後,收容了她10個月。呂秀蓮說,因為當時家中被情治人員嚴重騷擾,在外租屋又怕危險,還好劉峯松願意提供居所,讓她暫時有棲身之地。

學者李筱峰表示,劉峯松有著多重身分,既是政治人物,也是作家、文物收藏家。李筱峰表示,他在從事台灣研究時,也常借用劉峯松的藏書,而劉峯松也都無私地提供。李筱峰稱讚,劉峯松為人真誠、善良、無私、愛做夢,就像唐吉訶德一般,不畏困難,對的事,他一定堅持到底、非做不可;這本訪談錄真實地反映了他的一生,更是台灣民主運動、文化史、文學史重要的一頁縮影。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