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今天(27日)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2.59點,月增0.05點,止跌回升,各分項指標中,以「未來半年物價水準」下跌最多,且創8個月新低。學者分析,雖然主計總處預估今年通膨約1.94%時,未納入電價因素,但即便漲電價,考量美國關稅措施恐使全球需求衰退,進口原物料及燃料價格也會跟著下行,今年通膨仍有機會控制在2%內。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發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2.59點,月增0.05點,終止連續4個月下跌,而6個分項指標中,包括未來半年的國內經濟景氣、購買耐久性財、就業機會、家庭經濟狀況等4項上升,並以國內經濟景氣上升0.57點最多;下降的指標則有物價水準、投資股票時機,並以物價水準下降0.79點最多,且為8個月來新低。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此次總指數及分項指標變動皆不大,算是止跌且持平發展,在國內經濟景氣方面,主要是春節效應,加上因應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而掀起的拉貨潮,帶動景氣信心,後續需留意川普關稅戰啟動,衝擊全球貿易量成長,將牽動台灣出口表現;物價方面,去年下半年多個颱風來襲,造成農損推升蔬果價格的效應仍在,加上今年1月最低工資調漲、年節效應持續,都會推升2月物價。
至於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約1.94%,且並未納入電價調整情境。吳大任認為,即便電價調漲,但川普關稅措施衝擊下,反而會讓進口原物料、燃料價格下降,有機會抵銷電價對物價的影響。他說:『(原音)當全球經濟變壞的時候,全球的各種商品或者是原物料價格應該是會繼續往下走,像現在國際油價,美國西德州原油最近也跌破了70美元嘛,是一個蠻大的一個跌幅。不管是能源的價格還是各種原料的價格,如果有顯著的下跌,我們的進口物價可能是變成是負成長,可以抵消掉部分國內物價上漲的一些壓力。』
吳大任指出,除了川普關稅因素外,下半年若颱風對台灣農產衝擊有限,今年CPI年增率要壓在2%通膨警戒線內的可能性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