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召開在即,我國安官員指出,北京當局在2月中已召集相關部門指示現階段對台灣的訊息操作,包括「疑川論」、「棄台論」及「失敗論」,尤其是拿俄烏戰爭中的烏克蘭與台灣相比,企圖分化台美關係。該官員強調,台海和平攸關各方共同利益,且台灣具戰略地位、經濟實力及高科技影響力,完全是不同情境。
2025年中國「兩會」全國政協會議、全國人大會議將先後於3月4日及5日登場,我國安官員指出,早在對台工作會議前,北京當局於2月中便召集中宣部、統戰部、國台辦與公安部,指示現階段對台灣的訊息操作。
官員指出,這波操作有三大主軸,包括「疑川論」、「棄台論」及「失敗論」。在「疑川論」部分,主要敘事包括川普會拿台灣交易、將台灣賣掉,會向台灣徵收保護費,以及不會站在台灣相關利益的角度;另外也將台灣內部一些對美國政策或外交作為較尖銳的意見或不同看法翻成英文,透過「X」平台傳播,試圖分化並動搖台美關係,欲藉此呈現「台灣討厭川普」、「台灣的利益與川普的利益不同」、「台、美並未站在同一陣線上」。若有美方人士公開挺台,則指該人士並非川普團隊核心、是川普討厭的人,或指對方只是要來賣軍火或做生意。
在「棄台論」及「失敗論」部分,該官員指出,中共藉由俄烏戰爭操作「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將台灣比擬成烏克蘭,例如指美、俄坐在餐桌旁,烏克蘭是餐桌上的菜,而台灣也是擺在桌上的菜;或是指美國曾支持越戰、韓戰、支持國民黨,最後都輸了,阿富汗、烏克蘭也被美國出賣。這類敘事完全來自中宣部,之後在所謂「融媒體」概念下,透過官宣、官媒與周邊社群平台、中共組織下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及台灣的協力單位或個人等散播。
國安官員指出,相關敘事甚至引用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當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以及藉由俄烏戰爭目前的發展,散播「小國一定輸」、「美國不可信」、「小國都要接受大國安排」等訊息操作,並指民進黨為了避免此狀況,因此雙手奉上台積電,作為討好美國的「投名狀」,將「台積電變美積電」、「半導體變伴手禮」、「護國神山變半屏山」,甚至說「連竹科都要搬到美國」。
對於相關操作,該官員強調,台積電早在2020年川普第一任就宣布前往美國亞利桑那投資,當時就有「台積電變美積電」的說法,但這4年多來,除了美國廠開始運作,台積電也到日本、德國設廠,在台灣各地也有更多投資,並投入人才的培養,「美積電」的說法已不攻自破。他認為,中國恐是因為川普第一任時掀起的美中貿易戰及科技管制造成的心理陰影,以及各國開始調整供應鏈,而失去了戰略自信,因此拿台積電做文章,對台灣進行相關操作。
至於「疑川論」及「棄台論」,國安官員指出,民進黨政府在川普第一任就已有各領域的合作經驗,美國不論在軍事、外交或是國會法案,也持續支持台灣,由近日美、日、韓對於國防的討論便可看出確保台海和平攸關共同利益,已成為核心。對於中國操作台灣與烏克蘭,該官員則強調,台灣位處第一島鏈關鍵地位,台灣海峽也是全球貿易海運,包括高科技產品進出重地,不論從地緣戰略、經濟實力,或是在高科技方面的影響力,台灣在全球戰略格局中都有清楚的角色,與俄烏戰爭的情境並不相同。
國安官員也示警中國後續可能攻擊的幾個目標,包括在台灣持續推動全民防衛或全民國防、民主人權的個人、單位或非政府組織(NGO),指控他們拿黑錢或是從事違反全民利益之事,且此情況不獨發生在台灣,甚至也包括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