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 2月28日原訂與造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簽署礦產協議,最終雙方卻在白宮爆發口角,不歡而散。在這場公開衝突後,美國內部出現要澤倫斯基下台的聲音,對烏克蘭的和平前景可能帶來影響,而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是否成真,也備受關注。
要求烏克蘭支付軍費 川普瓜分烏國稀土資源
美國總統川普對於前任拜登政府無條件軍援烏克蘭大筆金額十分不滿,在跳過烏克蘭和歐洲盟友與俄羅斯直接談停戰的同時,還提出要開採烏克蘭的稀土礦藏,以為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提供實質性的理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雖然同意前往華府簽定美烏礦產協定,但一直要求美國給予具體的安全保障無果,以至於在白宮與川普和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會面時,疑似不滿爆發,最終擦槍走火發生爭執,范斯並批評澤倫斯基對美國的協助缺乏感激,雙方在沒有簽署任何協議下不歡而散。
澤倫斯基激怒川普政府 美高層批評他應下台
澤倫斯基離開白宮後,一再表達願意修補與美國的關係,且已經準備好簽署礦產協議。美國共和黨人,包括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等則暗示澤倫斯基恐怕必須下台,才有達成和平協議的可能。
澤倫斯基 (圖:烏克蘭總統府)
在美烏領導人於白宮爭吵後,川普政府的官員3日表示美國已經暫停了所有向烏克蘭提供的軍援,4日又表示已經停止與烏克蘭共享情報,持續對澤倫斯基施壓,學者皆表示,若川普政府不願意將澤倫斯基視為談判對象,烏克蘭另找代表,也不無可能。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吳崇涵說:『(原音)如果真的未來烏克蘭人民覺得這場戰爭可能沒有什麼希望了,甚或是有境外勢力會干預烏克蘭的內政,坦白講就是把澤倫斯基換下來,這也是不無可能。那如果說澤倫斯基被換下來的時候,和談跟所謂的承認現在被佔領的土地,是很有可能被達成的。』
美國媒體傳出,川普身邊的高階人員已經與澤倫斯基一些主要政治對手舉行了會談,討論烏克蘭是否能迅速舉行總統選舉,不過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皆表示,應該等戰爭結束再來選新的總統。
歐洲領袖力挺澤倫斯基 美歐分道揚鑣態勢明顯
澤倫斯基在與川普發生口角後,歐盟與歐洲多國領導人,立刻表示力挺澤倫斯基。十多位歐洲國家領導人2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烏克蘭與歐洲安全峰會」上,強調各國的安全合作與對烏克蘭的支持。英法等國提議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但仍希望獲得美國支持。
歐洲領導人6日並於布魯塞爾召開緊急峰會,在美國停止對烏軍援後,商討為歐洲防禦迅速提高軍事預算,並續挺烏克蘭。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上力推投入8,000億歐元的「歐洲再武裝」(ReArm Europe)計畫。
歐盟6日舉行緊急高峰會,圖為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右)、理事會主席柯斯塔(左)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連袂進場。 (X@vonderleyen)
烏克蘭問題,凸顯出川普政府領導的美國,在歐洲安全防務上與歐洲各國漸行漸遠。美國若撒手不管,僅靠歐洲國家支援烏克蘭,能否支撐烏軍在戰場上對抗俄軍?分析指出,歐陸內部有多種不同的聲音,歐盟能否彌合內部各國的分歧,團結起來,在實質上提供烏克蘭支持,才是真正的關鍵。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說:『(原音)它們不能夠像一個國家一樣,採取一致的立場的時候,當然這時候對所謂的烏克蘭的這個支持,會有很多的變數在那邊。』
鍾志東並表示,儘管川普的態度已經嚴重損傷到西方國家的團結,但這也可以視為歐洲的一個契機。歐洲過去長久以來一直談論的戰略自主,如果認真執行,就會漸漸形成美、俄、中與歐盟等多極國際秩序,全球國際秩序將會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學者:台灣握有籌碼更多
川普施壓烏克蘭與入侵的俄羅斯進行和談,指責澤倫斯基不願停火,甚至直斥澤倫斯基「你沒有籌碼跟我們談」。這樣的場面令許多台灣人危機感飆升,台灣在面對中國軍事威脅時,長期單獨倚賴美國支援,面對利益至上的川普政府,台灣有何籌碼,能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局面?
鍾志東樂觀分析,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短期內、尤其在川普這個任期的4年內無法完全被取代,這是台灣目前最大的籌碼;此外,由於台灣對美國的價值取決於美中關係,而川普政府目前將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只要美國的全球戰略對中國抱持負面定性,台灣對美國就十分重要。
鍾志東說:『(原音)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美中關係定位的需要,當美中關係越不好,台灣就越有價值,對美國就越有價值,美國就越有可能會介入台海的議題。』
不過,有鑑於川普喜歡強調自己的領袖魅力外交,也常誇耀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好,川普是否可能為了從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在兩岸問題上跳過台灣直接與中國交涉?鍾志東認為,川普政府的外交官員,多次強調雷根時期提出的對台六項保證,其中有「美國不會施壓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的承諾,這也將會是台灣在面對川普處理美中台議題時,可以好好運用的籌碼之一。
吳崇涵則提醒,儘管晶片產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台灣目前最大的籌碼,但籌碼也會有被過度使用的時候。他主張台灣必須避險,在國際外交上,應該思考避免單壓美國一個強權,尤其現在川普領導的美國,許多概念與其他國家不同,台灣應該思考調整,在全球方面是否有其他地方可以做得更多,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安全保障。
延伸閱讀
‧美學者:軍援台灣應設條件 促提高國防支出與改革
‧不值得冒險!美中關係緊張升高 麥肯錫股東對「堅留中國」政策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