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中國造船業20年即囊括逾半市佔 CSIS:包括台灣在內多家外企都是推手

2025-03-13 12:37(05-04 12:55更新)
新聞引據:其他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中國造船業僅花了20多年便囊括全球逾半市佔率,美智庫認為,過去外企的訂單為中國造船業貢獻良多,甚至連台灣航運業也是推手之一。圖為中國天津港。(中國政府網)
圖片來源:其他
中國造船業僅花了20多年便囊括全球逾半市佔率,美智庫認為,過去外企的訂單為中國造船業貢獻良多,甚至連台灣航運業也是推手之一。圖為中國天津港。(中國政府網)

美國政府近期開始關注中國對全球造船業的控制,對此,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報告指出,中國一家造船公司去年造船噸位數便已經超過美國整體造船業生產總量,短短20多年,中國囊括商用船隻製造逾半市佔,並藉此讓中國海軍實力大大提升,報告指出,過去多年來外國公司,包括台灣都曾向中國造船廠購買船艦,這些商業行為都為快速擴張的中國造船業做出極大貢獻。

《美國之音》報導,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中國造船業的崛起僅花了不過二十多年時間,在2000年時,中國製造的商船數量在全球的佔比不到5%,但到了2024年,這個比例已經超過50%以上。反觀同期,美國在全球造船業所佔比例還不到0.1%。此外,光中國船舶集團一年建造的商船噸位,甚至比美國全國造船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建造的商船總噸位還多。

報導表示,隨著中國造船能力的擴大,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也快速提升。目前,就軍艦數量而言,中國海軍以234艘軍艦數量超過了美國海軍的219艘,已經排名世界第一。

美國終於正視中國造船業威脅

中美造船業的差距對美國構成了嚴峻的國家安全風險,上個月,美國四大工會負責人呼籲川普支持美國造船業,針對中國的強勢採取加徵關稅和其它強有力的懲罰措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已向國會表示,政府將採取措施振興美國的造船業,不僅要加快製造商業船隻,更要提高軍用船隻建造的速度。

川普政府也提議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隻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的關稅,這項擬議中的措施不僅適用於中國的船隻,也適用於所有在中國製造的外國船隻。觀察家指出,若此議案得以通過和實施,將會對中國的造船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荷蘭銀行業巨頭荷蘭國際集團數據,抵達美國港口的貨櫃船中,有近五分之一是中國製造的,而在橫跨太平洋的貿易航線上,這一比例要高得多。

中國靠軍民融合的中國船舶集團為海軍助攻

《華盛頓郵報》12日報導認為,中國造船業的快速擴張與中國國企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著密切的關係。文中指出,中國船舶集團與美國波音和洛克希德公司類似,不僅承包軍方項目,也從事商用船隻的建造,擁有軍用造船廠和民用造船廠兩個部門。

正是在這種架構之下,中國船舶集團可以同時接受中國軍方和商用訂單,其中不少來自外國公司。

華郵報導指出,中國船舶集團生產的船隻中,有超過75%多是銷往國外,其中不少是與美國安全關係密切的國家的公司,如丹麥、法國、希臘、日本、新加坡和韓國。

CSIS報告則指出,「透過從中國船廠購買艦船,外國公司對中國海軍現代化重要實體中船公司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CSIS報告預估,到2030年,中國海軍艦艇數量將達到425艘,而支撐這支龐大海軍的是中國具有更換速度和維修速度都遠快於美國造船廠的「工業基礎」。

台灣長榮向中國購買船隻在福建號船塢打造

報告說,2019年至2023年,中船集團旗下的四家造船廠共下水了至少39艘軍艦,其噸位超過整個英國皇家海軍。另外,這四家工廠也生產了總噸位高達1,900萬噸的商用船舶,這幾乎相當於韓國整個造船業全年的總產量。

根據華郵報導,報告作者之一的馬修·富納約萊(Matthew Funaiole)認為,這意味著外國公司可能在無意中向中國海軍的擴張支付了它所需要的成本。

報告也特別提到,台灣航運公司長榮集團也從中國船舶集團訂購了一些船隻,而中國船舶集團製造的船隻,其中有15%就是在中國福建號航空母艦傍邊的船塢建造的。也就是說,這家造船廠不僅為台灣製造商船,同時也為中國海軍製造用來攻擊台灣的軍艦。

華郵特別表示,中國要發動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很可能就是從福建省開始,這其中的「象徵意義非常引人注目」。

延伸閱讀
造船業 中國造船 軍民融合 中國威脅 航運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