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報導稱台積電邀輝達(NVIDIA)等晶片業者,合資入股英特爾(Intel)晶圓代工廠。學者今天(13日)強調,真實性有待商確,且此事對台積電弊大於利,恐有技術外流風險;分析師認為,從商業角度而言難以成事,但也難完全排除可能性,一旦成真,可讓台積電舒緩對美投資腳步,儘管有技術流失疑慮,但即便如此,從過去經驗研判,也難撼動台積電龍頭地位,不全然是壞事。
台積電宣布擴大對美投資1千億美元,包括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1座研發中心後,合資入股經營英特爾晶圓廠傳言再起。據路透社報導,台積電已向輝達、超微(AMD)和博通(Broadcom)等業者提議,邀請入股日後經營英特爾晶圓製造的合資企業。
對此,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13日指出,真實性仍有待確認,且英特爾董事階層歡迎台積電入股經營,但管理層卻持反對意見,內部聲音有待整合;此外,台積電救援英特爾是弊大於利,尤其技術恐有外流疑慮。她說:『(原音)救援的過程恐怕也會難以避免台積電的技術,當然沒有辦法完全的希望能做到保密。另一方面,台積電跟英特爾技術上很多的一個架構本身就不同,更何況經營層面的模式也有一些差異,一個是純晶圓代工廠,一個是IDM(整合元件)廠。另外在工作文化也是比較反應美台之間有非常明顯的一個不同。』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則分析,美國不會想讓亞洲人入主甚至控制美國指標性企業,對IC設計業者而言,投資英特爾晶圓代工廠,也有與客戶競爭的問題;就英特爾來說,要拱手讓出主要命脈目前優勢甚至霸權,可能也千百個不願意,從商業角度來看,合資案可行性太低;不過,晶片已升級為國家戰略物資,川普行事不可預測性高,合資案並非不可能。
林偉智認為,對台積電而言不見得百害無一利,因為台積電可藉此放慢在美投資的腳步。他說:『(原音)如果我來救英特爾,我那個1千億(1千億美元投資),我就專心先把我這3廠蓋好,然後R&D(研發)中心可以轉到(轉為拯救)英特爾或者是怎麼樣,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演,他們裡面應該有推算好,因為1千億(美元)你這個承諾,其實會是有風險的,風險就來自於你沒有這麼大的需求。C.C魏(魏哲家)講過今年、明年都不夠不夠,後年如果沒有了呢?』
此外,林偉智表示,過去台積電也投資過其他代工業者,如中芯國際、聯電、世界先進等,但最後仍維持霸主地位,因為台積電可做出市場區隔,降低反壟斷風險,即便合資案有技術外流疑慮,但台積電仍可維持競爭力,且被投資的晶圓代工公司,若核心競爭力不強,即使有國家力量介入,也只會在商業競爭中敗陣。
林偉智強調,當前台積電經營挑戰前所未有,保有最核心競爭力,是魏哲家需要考慮及取捨的事情,他認為台積電當前決策仍屬正向,且台積電數十年一路走來成為龍頭霸主,應可走出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