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賴清德總統3月勗勉時披露的「衛戍戰鬥隊」,到本次首度曝光的義務役「戒護營」,我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方向已越發清晰,將成為「攻守兼備」勁旅, 並獲得多方軍事學者肯定。但學者也提醒,我國雖效法美軍轉型方向,但作戰目的不同,雖然要朝輕快兵力發展,但重型火力似乎仍不可缺,且完備無人機等立體化防衛能力,也將是關鍵。
我國海軍陸戰隊,為隸屬於海軍麾下的兩棲作戰單位,具多元的特種作戰性質,然隨著我國軍事戰略主軸定調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過往強調特戰攻擊的海軍陸戰隊,也勢必將轉型成為「攻守兼備」的戰鬥勁旅,以配合「多域拒止、韌性防衛」的作戰整備方向。
海陸轉型 效法美軍從「攻勢」轉為「攻守兼備」
目前海軍陸戰隊已逐步展開兵力轉型,不論是陸戰66旅成立「衛戍戰鬥隊」,進駐松山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或是首次於媒體鏡頭前曝光,由防空警衛群(前陸戰77旅)成立的戒護營,都可看出轉型的端倪。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就分析,未來海軍陸戰隊轉型後,任務可能會區分三大區塊,包括由99旅、登陸戰車大隊等組成的傳統海陸作戰力量;由66旅肩負的首都衛戍作戰部隊;及防空警衛群(前77旅)、部分兩棲偵搜大隊所統籌的海上、陸上重要目標戒護兵力。
蘇紫雲認為,陸戰隊整體轉型方向是仿效美軍做法,揚棄過往的重裝配置,轉以輕快火力,快速投放為目標,成為協助本島總體防衛為目標。蘇紫雲說:『(原音)美軍的陸戰隊他也有海上的防衛作戰,用突擊快速下水,然後向敵艦衝鋒。可以看得出他們(海陸)配置在說淡水河口的,用意就是在反制人的特攻,還有就是協助岸防部隊,進行濱海的一些機動防衛任務。所以我想,目前我們海軍陸戰隊,大概是以他們的兩棲偵察兵力為主,協助一些港口、或是紅色沙灘要地的防衛。』
因應「濱指部」成立 海陸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則解析,若納入將成立的「濱指部」,則未來戰時海軍的作戰任務,則將概略區分為確保海上通道、突破敵軍封鎖的「艦隊指揮部」;濱岸防衛作戰、遠程火力投射的「濱海作戰指揮部」;及承接重要設施、基地、兵力防務的「陸戰隊指揮部」。

海軍陸戰隊進行兵力調整,學者認為未來「濱指部」成立後,由海軍自我強化單位防護能力,是正確的方向。圖為兩棲偵搜大隊官兵。(記者楊仁翔 攝)
揭仲認為,其實海軍陸戰隊早就是以「防務」為主,僅保留部份的兩棲投射能力。「濱指部」成立後,推測將納編海鋒大隊、光六快艇、甚至布雷快艇等機動近岸打擊能力,但這些單位其實都欠缺自我防護能力,因此陸戰隊轉型就扮演重要角色。揭仲說:『(原音)濱海作戰指揮部,以後變成我們一個重要的守備力量,那勢必也會遭到中共軍事單位、甚至是潛伏人員的注意跟引導攻擊。因為他隨時處在一個調動的狀況,所以沒辦法倚賴附近的地面部隊支援,如果海軍自己能夠有自己的警戒兵力,到時候就不用去向戰區的陸軍尋求支援。』
而揭仲也點出,陸戰隊以一年期義務役兵力,成立「戒護營」其實是正確的方式,因為畢竟義務役服役時間有限,若擔負如66旅等衛戍機動打擊任務,其所受的訓練可能無法應付;但若是做為重要設施、機動飛彈車、雷達車的防護角色,則應有足夠的能力扮演。
至於66旅未來轉型為首都衛戍預備隊,及在松山機場等要地成立「衛戍戰鬥隊」等做法,似乎反應出海軍陸戰隊,對於組織編裝,在進行「模組化」改革實驗。揭仲說:『(原音)在松山機場是戰鬥隊,而不是傳統的第幾營、第幾連,這感覺像是國防部在嘗試做所謂的「模組化」編組。以後傳統的班排聯營旅,會越來越像是一個平時的行政管理單位;但是在戰時,希望能根據任務的形態,從傳統的班排連營旅中,抽調所需要的單位,依照任務的性質去編成類似「特遣隊」,可以具備相當程度、獨立遂行任務能力的「戰鬥隊」,代表海軍陸戰隊正在實驗這種,所謂的「模組化」編組概念。』

海軍陸戰隊編組岸上、水上戒護兵力,學者認為應強化立體戒護,備配無人機、刺針飛彈等武器。圖為海軍陸戰隊執行水上戒護任務。(記者楊仁翔 攝)
揭仲也點出,就日前傳出的66旅裁撤M60A3戰車或M109A2自走砲等做法,其實有待商確。雖然「重型裝備」與「輕快打擊」目的相左 ,但若要達成獨立作戰等衛戍任務,仍需要一定程度的固有火力,確保突破敵部隊可能的阻撓。台灣是採防衛作戰,與美軍海陸部隊快速投射、遲滯敵軍的作戰目的不同,因此建議海軍陸戰隊,仍應保持一定數量的重武裝載具。
強化立體化戒護 低空防衛、無人機戰力必不可少
國防院學者,海軍退役上校江炘杓則提醒,不論是海上、或是陸上戒護兵力,目前皆僅看到配賦個人步槍或機槍,未來戰場可能朝向立體作戰、無人機攻勢的情況下,戒護兵力應該還要配賦反無人機、甚至如刺針飛彈等個人防空作戰能力。江炘杓說:『(原音)你作為衛戍部隊防衛力量,一定要有新的能力。你需要有無人機的能力,也需要有反無人機的能力;你可能需要有反特攻作戰的能力,低空的防空飛彈,比如說刺針等,還是需要裝備。這樣你才有戒護的能力,而不只僅僅是快速反應的能力而已。』
江炘杓也肯定目前海軍陸戰隊的轉型方向,認為未來「濱指部」成立後,的確需要一個戒護部隊來強化其自我防衛能力,這其實也與目前海陸防空警衛群的任務相近,因此由該群成立「戒護營」是合理的方向,甚至可以恢復其原有的「77旅」編制,才能完善戒護濱指部防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