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外界喊出調降汽車關稅,作為與美方談判的籌碼。不過,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9日)在立法院表示,台灣汽車產業約有10多萬名從業人員,如果急遽降稅將影響這些從業人員的生計,關稅降到零的話「台灣撐得住嗎?」他並強調,這是在與美國談判過程中的重要要素,美國作為非常公正、偉大的國家,不可能要求台灣不考量這些衝擊。
郭智輝表示,根據經濟部情境分析,即便汽車進口關稅降至零,消費者未必只買進口車,不買國產車,且台灣汽車產業仍有優勢,例如在汽車售後維修件(AM)就具競爭力,據經濟部掌握,每年約有2,000多億元產值。他還說,如果零關稅是大勢所趨,台灣必須要能夠接受,但賴清德總統已經指示,不能犧牲國人就業、產業發展,因此會協助業者轉型,像是與日系車廠討論切入電動車領域,或是鼓勵生產小客車以外的其他車種,如卡車、小貨卡等,輸銷海外市場,另外也會評估研擬汽車的汰舊換新政策。
郭智輝說明,台灣當前車齡超過20年以上汽車約有100多萬輛,而台灣生產量能每年約20萬輛,有一定的汰換商機,且考量老舊汽車能耗差,若能換新有助於節能。
至於媒體追問是否會減免貨物稅、汽車關稅是否希望採分年、分階段調降,郭智輝皆強調,這些選項都會考慮,目前談判階段不宜自掀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