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非國際博覽局(BIE)成員,本次是以民間企業身份參加2025大阪世博會,日前一度傳出日方關切,台灣應明確展現民間企業館身份,不過,光是館名取為TECH WORLD館,縮寫就讓人會心一笑。TECH WORLD館在籌備過程面臨哪些挑戰?又如何在不踩日方紅線下,擴大宣揚台灣?
TECH WORLD館籌備精雕細琢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5大阪世博會13日正式開展,台灣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的名義參與,編列新台幣20億預算打造TECH WORLD館,集結台灣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透過3大劇場「六感」沈浸式體驗,行銷台灣,傳遞台灣願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的理念。
儘管TECH WORLD館硬體建置進度順利,為此次大會第8座完工的館,但籌備過程也非全無挑戰。光是設計過程不斷修改、自我推翻就煞費苦心,TECH WORLD館館長、外貿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笑稱「改了1,000次都有可能」,過程雖可能遭遇衝突、艱苦,但最後能呈現更美好的結果。他說:『(原音)我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做展演的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修到我甚至跟我們的團隊說,修到前面的展演的前一個晚上都還有可能修,因為這種東西就沒有止盡,就像你拍一個電影一樣,你寫本書一樣,你要出書的那一天,你可能都還有可能再改幾個字。』
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會長、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則說,根據試營運期間參觀民眾的回饋,為了確保每位參觀者的最佳體驗,因此調整了人流控管,採分批進場,每一批次30人,預計每天接待人次3,300人,其中開放1千多個名額做線上預約。
TECH WORLD館主打「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美好生活」策展理念。(陳文甲提供)
以民間企業身份參展 靈活參與國際
台灣受限於國際環境,並非「國際博覽局」(BIE)成員,此次以民間企業身份參加,更一度傳出日方關切,希望TECH WORLD館明確表示為民間參展,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表示,並未收到日方要求,但也強調要按照主人的規定行事。他說:『(原音)我們去接受這個邀請去參展、到別人家去作客,我想我們有很多的事情必須要按照主人的這個條件、主人的這個規定來進行,並不可能我們恣意亂行。』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分析,透過經濟部統籌,外貿協會策劃,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參展,展現了台灣突破國際參與框架的策略靈活與機動性,不只秀出台灣科技實力,更具備地緣政治下的象徵意義,因為中國過去對台灣在國際舞台曝光,一直保持高度敏感與反對立場,據他了解,此次台灣參展過程也曾遇到中國在外交技術層面的阻力,所以日方因政治顧慮,建請台灣降低官方色彩。
TECH WORLD館以「六感」沈浸式體驗,秀台灣科技實力。(陳文甲提供)
不踩日方紅線 TECH WORLD館巧妙宣傳台灣
陳文甲也分享參觀心得指出,在不違反官方意象限制的前提下,取名TECH WORLD館,乍看為「科技世界」,但實為「TW」台灣縮寫,有心照不宣的微妙意象,設計巧思精妙,且展館也有濃厚的台灣元素。他說:『(原音)從會場觀察顯示,雖無明顯台灣字樣,但展館從設計素材、視覺配色到導覽內容,都融入濃厚的台灣元素,有如玉山意象、蘭花國寶、台灣杉木紋理、智慧城市模擬系統等;而這個互動體驗區尤受青睞,因為這裡面區分成生命、自然、未來等三個區,彰顯AI(人工智慧)、綠能、半導體應用等台灣強項,引來觀眾高度的關注。』
觀察各國民眾參觀TECH WORLD館的反應,陳文甲表示,日本民眾與在地台僑表現出強烈共鳴,普遍認為這樣的方式巧妙平衡政治敏感與科技文化驕傲;而來自歐美等國參觀者,則對科技展示內容印象深刻,堪稱「科技與文化完美融合」的最佳意象表現。
不斷累積國際支持 以台灣館參展不是夢?
至於未來台灣能否有機會以台灣館名義參加世博會,陳文甲認為,隨著美國等全球民主聯盟對台支持升高,以及台灣科技與文化實力廣獲肯定,台灣在國際參與空間日益拓展,在大阪世博會中,雖未被正式承認為國家館,但創新的參展策略、民間力量串聯與國際好感累積,為未來的突破創造有利條件;而加入國際博覽局涉及多邊政治角力,中國勢必會施壓阻撓,但若國際社會逐漸認可「不以官方名義也能參與全球性活動」的模式,未來不排除透過制度改革或另類身份安排,讓台灣以特殊成員方式納入。
自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乃至於近年地緣政治變化劇烈,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重要性不斷升高,台灣仍要以此次TECH WORLD館與世界共好的精神,透過「Taiwan Can Help」強化對世界的貢獻,累積國際支持,鋪墊加入國際博覽局的基石。
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左)參觀2025大阪世博會TECH WORLD館,與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會長、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合影。(陳文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