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在野黨大幅刪凍,引發許多反彈,其中又以文化界反應最激烈。文化部長李遠16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是台灣歷史上文化界首次集體大反彈,原因不是預算砍了多少,而是文化人認為氣不過,覺得立委們太囂張,羞辱他們,踩到他們的痛處!
不滿藍白立委以違反民主程序的暴力手段,大幅刪除及凍結政府年度總預算,民間團體發起全台大罷免,其中文化界反應相當熱烈,文學界、影視界、視覺藝術界紛紛站出來表態,呼應罷免行動。
文化部長李遠16日接受Yahoo《齊有此理》節目訪問時指出,文化人很少會針對政治議題特別表態,可是這次真的是踩到了文化界的痛處,真正原因不在文化部預算被砍了多少錢,而是有立委說文化人是要飯的,甚至一度揚言砍了公視23億預算,讓文化人覺得氣不過、太囂張。
李遠認為,這是史上首次文化界大團結,當文化人站出來時,通常代表時代要改變了。李遠:『(原音)他們一反應起來是非常激烈的,他們不只是覺得被羞辱,是覺得這件事情很嚴重,你們不可以這樣子。他一嚴重起來,串連起來的速度非常快,他可以從一個點,找到共同的那個理念,他可以一口氣就出來,那你可是你不要踩到他痛處,我覺得最近文化界的問題,就出在踩到痛處,倒不是刪多少錢。』
上任文化部330天,李遠說,自己本來就沒有設想進入政壇是很美好的環境,尤其在國會殿堂,他很清楚知道立委才是主角,他只是配角,立委表演他就配合,目前為止一切都還好。
談到棘手的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李遠說,確實是兩難,歷任文化部長都是做一點改變,大家都往前做一點,至於未來會怎麼樣,他也不知道。不過他特別提到,國軍儀隊撤出蔣介石銅像大廳後,有部分人擔心恐影響觀光客人數,但實際上,從去年7月至今,反而多了40萬人次,說明了「有些人爭吵時,根本沒吵到癥結,且與事實不符。」
面對日益嚴重的文化統戰議題,李遠說他認同賴清德總統因應中國滲透提出的17項因應之道,其中包括壯大提升本土文化產業,強調唯有壯大自己,才是最好的保護之道;對於一些藝人配合中國發動統戰,說出傷害台灣尊嚴的話,李遠坦言很傷感情和台灣人的自尊心,雖然無法可處罰,文化部能做的就是提醒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希望不要違反台灣相關法律規定。
李遠也再次提到,文化會隨著時間演進、制度不同,產生變化,中華文化在中國變成了一種統戰工具,可是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卻融合成為屬於自己文化的狀態。李遠強調,文化會一直變動,文化就在生活裡,在越好、越健康、自由的制度下,會使文化越來越好,和獨裁國家的文化樣態就是不一樣,台灣的文化就是比較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