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時3年多的談判,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國就「大流行協定」達成共識,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16日)接受央廣訪問時表示,台灣會持續爭取參與機制運作,除了厚植國內防疫基礎以強化自身量能,也會繼續與理念相近國家或國際專業團體進行雙邊或多邊合作,以接軌國際,台灣絕不會被排除在全球衛生體系之外。
去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原定將通過「大流行協定」,但因部分爭議意見分歧導致協商展延1年,期間歷經多次談判,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國於台灣時間16日上午終於就爭議條文達成共識,尚待5月召開的WHA大會正式通過並簽署。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接受央廣訪問時表示,針對WHO審議「國際衛生條例」修正草案與制定「大流行協定」,政府皆密切關注,去年5月於WHA召開期間便在日內瓦當地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衛生官員舉辦「大流行病協定制定與國際衛生條例修正」專業論壇,深入交流二項國際規範的內涵及運作方式。
邱泰源指出,由新冠疫情經驗來看,台灣是最早覺察疫情風險並快速採取應變的國家,同時積極與國際夥伴分享資訊,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取得人民信任,進而使得防疫政策順利推動,他相信我國的參與必能有助國際聯防機制運作。此外,我國正精進疫苗取得、醫療資源配置、科技工具運用、人權保護與不實訊息因應等面向,這與「大流行協定」的內涵方向一致,因此,台灣充分支持這項協定通過,也相當希望能夠參與。
邱泰源表示,「大流行協定」最終達成協議,主要在三大部分取得共識,包括防疫一體、病毒株資訊分享以及技術轉移。他強調,雖然台灣未參與談判過程,也非締約方,但「我們不是只有WHO這個戰場」,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及高醫療衛生水準已獲得世界肯定,並在新冠疫情期間與許多國家互相支援疫苗、藥物與病毒資訊,他相信未來仍會依循此模式與他國順暢互動。
對於如何不被排除在全球衛生體系之外,邱泰源指出,政府將透過兩大面向著手,一方面會持續厚植國內的防疫基礎,包括加強整備防疫物資,尤其是疫苗的研發,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下設疫苗產業推動小組已開始運作;另一方面則是要持續與國際接軌,包括與美國、日本、歐盟等理念相近國家,以及世界醫師會等國際專業團體進行雙邊或多邊合作。他說:『(原音)像這一次,我們5月也將要到WHA去,我們再持續跟各理念相近的國家能夠…,不管是邦交國、理念相近的國家,繼續做多邊的、雙邊互動,除了掌握國際衛生的情勢,也要善盡防疫的責任,同時這樣的努力,也是希望更多的國家來支持台灣。』
邱泰源並強調,即便「大流行協定」已獲得共識,但協定正式通過後,後續仍有許多工作要推動,台灣會持續爭取參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