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將編纂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教育部國民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今天(17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發識讀中國輔助教材,老師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這些教材;為了強化推廣,教育部也計畫透過影音等多元管道讓學生或老師了解。
賴清德總統提出17項國安策略,其中包含教育部會同相關機關,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鄭英耀日前也表示,教育部將透過學科輔導團編纂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預計今年暑假開發出來,希望歷史、公民、社會科老師參加研習,給學生正確的史觀和資訊。
戴淑芬表示,教育部研發的是輔助、補助教材,識讀中國本來就在課綱中已經有學習條目,例如公民課程中有關於中國政治特性、中國政治經濟發展如何影響區域和平跟兩岸關係等。她表示,雖然課綱已經有安排,教科書也有提到,但內容不夠充實時,老師很難加深、加廣教學。因此,教育部委託高中公民課程深化及教材研發強化民主韌性涵育當代公民責任計畫的補充教材研發計畫案,由公民中心專業老師研發補充教材。戴淑芬表示,老師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或是用其他老師所認為可以詮釋課綱學習條目的補充教材。
戴淑芬指出,暑假將舉辦研習,不只公民老師,歷史、社會科老師都會參與研習,而為了強化推廣識讀中國的補充教材,教育部將透過影音或是Podcast等多元管道,讓老師、學生更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