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醫院個別總額制 醫界示警恐釀醫療人球 醫改會籲提配套

2025-04-17 17:11(05-05 22:20更新)
撰稿編輯:劉品希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已於4/1上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17日表示,當醫院的醫療額度用完時,可能發生「醫療人球」的現象。示意圖。(AI生成)
圖片來源:其他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已於4/1上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17日表示,當醫院的醫療額度用完時,可能發生「醫療人球」的現象。示意圖。(AI生成)

台北區「個別醫院總額」新制已於4月1日上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今天(17日)表示,當醫院的醫療額度用完時,可能發生「醫療人球」的現象,解決方法便是落實分級醫療;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則呼籲健保署提出配套措施並監管數據,以免民眾成為「人球」卻不自知。

健保署今年實施「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台北區自4月1日由原本的「攤扣」制度,改採南區已實施多年的「斷頭」制,亦即「個別醫院總額」制,超出基準部分採分階打折給付,其中,規定醫學中心門診量需低於55%。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6日示警,根據國外實施經驗,恐出現月底、歲末拒收潮,產生「醫療人球」情況。

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17日受訪時表示,無論是健保總額制或個別醫院總額制都存在風險,當每家醫院的醫療額度用完時,便可能遞延非緊急醫療的處置或手術,實施總額制的加拿大便有這種情況。他說:『(原音)那他的額度可能在當季已經快要用完的一個情況之下,有可能就會讓我們民眾這個非緊急的醫療手術跟處置的這些疾病可能會遞延,就是說等到下一個月再過來做這樣的一個手術或處置。』

洪子仁指出,民眾這30年來已養成高度自由就醫的習慣,難以透過制度引導改變就醫行為,而大型醫院在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下,當就醫成長率超過便會面臨「斷頭」的風險,不能排除確實會發生「醫療人球」的現象,若要避免發生,就必須落實分級醫療。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受訪時則表示,「醫療人球」為「後見之明」,是透過後端追蹤急診收治病患的流向,再勾稽當日院內空床數來認定,從事後結果判定是否有不當轉診,具有操作空間;且在醫療實務現場,許多病患必須搭配進一步檢查或在處置過程中病情惡化,才符合個別醫院總額制所保障的急重難罕症範圍,她呼籲健保應提出配套措施。她說:『(原音)在整個醫療過程中,他質疑自己可能變成人球了,他有沒有一個申訴管道,然後也可以牽制說萬一真的有一些不當的一些醫管的措施,影響到民眾的就醫權益的部分,這部分政府都應該要有相關的一個措施跟保障制度。』

林雅惠說,從國內外的經驗可發現實施上確實有些模糊地帶,或是需要複雜處置的病患變成「人球」而不自知,台北區的大醫院非常多,她呼籲健保署應監管各醫院的輕、重症病患占比變化。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