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達245%的關稅,中國出口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浙江、江蘇、廣東等外貿大省影響顯著。大量外銷訂單驟減、產品積壓導致部分工廠在五一勞動節後停工放假或縮短工時,引發外界對中國製造業前景的關注。
據中國媒體報導,在浙江義烏,一些外貿商家相對樂觀,表示雖然美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已透過拓展中東、南美、歐洲、非洲等市場分散風險。當地業者指出,即使美國加徵關稅,也可將商品轉銷至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業者強調,出口美國的比例本就不高,目前主要市場未受影響,並計劃提升抗風險能力。
相較之下,浙江其他地區以及江蘇、廣東的企業壓力更為沉重。在浙江嘉興,某大型倉庫堆滿滯銷商品,原本在美國可賣數十美元的貨品,如今都無人問津。江蘇蘇州的家紡工廠因出口受阻,縮短工時以保底薪,鼓勵員工自行販售積壓商品。江蘇揚州一位電商從業者指出,線上外貿產品銷售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多家企業甚至發布「放假通知」,自4月起停工至6月底,廣東東莞部分製造商也因訂單中止而宣布停工一個月。
廣東學者認為,中美已接近貿易「脫鉤」,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僅剩出口仍具動能,而內需不振使國內市場難以承接失去的美國訂單。《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東南沿海的輕工業依賴美國市場,高關稅導致出口急速下滑。儘管部分企業試圖將產線轉往東南亞,但美國對越南、柬埔寨等地亦加徵關稅,使得外移策略受阻。
在壓力下,部分工廠員工轉向TikTok等平台,直接對美國消費者銷售瑜伽褲、家電、手袋等產品,開闢新管道。同時,永輝、大潤發、物美、百聯等中國零售業者亦推動「外轉內」計畫,助力外貿商品進入本地市場。以寧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原本七成業務為出口,現已與多家超市接洽,積極發展內銷。
面對出口成本上升,不少義烏商家計劃調漲價格以因應高關稅。體育用品業者表示,美國倉庫仍有一個月存貨,但若高關稅未解除,將透過漲價轉嫁成本至消費者。亦有企業預期2026年世界盃將帶動足球用品需求,儘管訂單暫緩,但對未來仍抱持希望。也有業者認為中國產品即使加稅後,價格仍優於美國當地製造,具有出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