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導致美國股市、匯市與債市大幅下跌。《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貿易戰初期已造成美國國債市場波動與美元走弱,未來可能進一步演變為更具風險的「資本戰爭」。借貸成本升高與資金外流,將削弱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至尊地位。
貿易戰引市場震盪 美元與美債避險功能失靈
川普2日宣布對多國課徵高額關稅,雖然於9日決定暫緩90日施行,但仍令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美國國債與美元在同一時期遭到大量拋售,其原本作為避險資產的功能減弱,國際投資人紛紛轉向歐元、日圓等其他貨幣資產。
美債殖利率上升,帶動美國國內房貸利率同步走高,進一步衝擊民生經濟。聯準會(Fed)作為獨立機關的地位也受到挑戰,美元資產因此更顯脆弱,川普所設定的關稅政策目標恐難以實現。
資金外逃徵兆浮現 外國投資人紛紛拋售美債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政策反覆無常,使得市場首當其衝表現出拋售美國國債的行為。儘管新發行的美債仍有買盤支持,但30年期國債殖利率出現自1987年經濟危機以來的單週最大漲幅。與此同時,美元亦不再強勢。過去這兩者是市場波動時的「定心丸」,如今卻顯示出資金外逃的跡象。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資料,日本民間投資人在川普宣布關稅當週拋售了價值175億美元(約新台幣5680億元)的長期美國公債。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指出,這是自去年11月美國大選以來最大筆的外國投資人拋售行為。
債券殖利率攀升 顯示市場信心不穩
美國國債採拍賣形式出售,出價高者得標;而殖利率則是評估債券價值的關鍵指標,與債券價格呈反向變動。報導指出,外國投資人賣出債券雖未必直接推升殖利率,但若資金流入不足以彌補貿易逆差缺口,才是殖利率上升的根本原因。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財政部3月發行的公債僅有少數由外國買家承接。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雖認為近期美元與債市波動主要源自對沖基金的技術性操作,但部分經濟學者與分析師則提出不同看法。
投資人信心動搖 美元資產吸引力下滑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前聯準會分析師卡米(Steven Kamin)表示,投資行為已出現轉變。過去面對危機時,投資人會買進美元資產,如今卻選擇放空,顯示對美債安全性的信心動搖,無意再持有美元資產。
川普政府曾聲稱,美元升值有助於美國消費者承受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然而如今美元轉為疲弱,恐使得進口商與零售業者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
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投資長蘇布蘭(Ludovic Subran)指出,關稅僅是問題的冰山一角,若美元貶值達3成,其對美元資產報酬率的衝擊,將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