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將實施新關稅政策,台灣產業淨零轉型腳步恐受阻。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24日)表示,台灣不當「破風手」,淨零步伐緊跟日本的腳步,努力當「亞洲第二」,這對產業的衝擊最小。他並表示,我國碳費徵收期程不變,但美國關稅政策底定後,會再視產業受衝擊情況考慮是否提供額外補助。
面對美國新關稅對台灣產業淨零轉型的衝擊,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24日開會討論環境部所提對策,環境部長彭啓明在會中報告指出,政府將透過五大主軸協助產業淨零轉型,台灣2050淨零目標不變,也將如期徵收碳費,但會審時度勢滾動調整政策。
彭啓明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在推動淨零轉型的路上,台灣不衝第一線當「破風手」,而是快速、緊密地跟隨日本的腳步,努力當「亞洲第二」,這樣對產業的衝擊會最小。不過,他也強調,過去台灣減碳的腳步比歐美慢了一些,現在必須把關稅危機作為彎道超車的機會,透過數位、綠色雙軸轉型,在全球淨零行動中取得有利的位置。
彭啓明指出,他會前已先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過協助產業淨零轉型五大主軸,卓榮泰要求環境部「堅定溫柔」,對碳費期程堅定不變,對受創產業則要給予更大協助。他表示,政府已有兩大措施協助企業,「產業創新條例」已對產業轉型提供很多資金協助,金管會也將祭出鼓勵措施。他說:『(原音)我們已經跟金管會達成一個蠻好的協議,企業如果提出自主減量的計畫,會納入綠色金融3.0優先投融資的一個項目,所以基本上這個就是對企業所有280家公司他會受到這個碳費影響的產業,提供了這個自主減量的計畫,所以我們目前用這樣兩個策略,其實就告訴企業往下做沒有問題,政府會對你做出更好的一個後盾。』
彭啓明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暫緩90天實施,針對280家需繳交碳費的公司,環境部會個別輔導,待未來關稅正式底定後,政府也會再盤點這些企業所受衝擊,考慮是否給予額外補助。至於14萬家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影響的中小企業,政府已有一些輔導措施,包括自主減量計畫、協助建構低碳能力、培養綠領人才等,以確保產業低碳轉型不受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