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彭啓明:2030若有新核能 台灣確實有需求

2025-04-28 11:27(05-06 00:40更新)
撰稿編輯:劉品希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8日邀請環境部長彭啓明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圖: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8日邀請環境部長彭啓明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圖:中央社)

核電議題持續引發社會討論,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28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表示,面對2050淨零碳排,若2030年已有新核能技術,台灣的確有需求,但現在重啟所需花費成本高昂,也趕不及時程所需,因此目前淨零路徑並未納入核能。

近來國內擁核聲浪四起,在野黨將提案修法推動核電延役、甚至發起公投,賴清德總統與相關部會皆表示對新核能技術持開放態度。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8日安排環境部長彭啓明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詢,國民黨立委涂權吉質詢時指出,核安會主委陳明真日前表示若「非核家園」延後10年可減輕供電壓力。對此,彭啓明表示,他並非能源主管機關,但環境部會持續關注減碳工具,核能確實有利於減碳,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重啟一個核電機組約新台幣500億元起跳,且以日本經驗,需耗時5至10年,並非「按一個鍵就可重啟」,必須比買房子還謹慎。

彭啓明強調,若2030年已有新核能技術,台灣「真的有需求」,但現在重啟,趕不上時程所需。他說:『(原音)目前我們的確是說,如果要淨零的話,核能,未來,我可以估計說,2030年新的核能如果起來的話,真的有需求。但是,目前來看的話,如果我們要去重啟的話,基本上,趕不上現在的時間,的確有這個問題存在。』

彭啓明指出,早年興建核電廠時並無環評規定,台灣並未如日本進行完整的斷層或核電廠細部評估,也沒有進行完整的社會溝通,因此,現在若要重啟核電,外界期待核安會應進行更詳盡的管理、檢查,要達成環評共識,溝通與花費的成本都非常高。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