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提出「強化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編列新台幣180億元協助受關稅影響的農漁業。不過,多名民進黨立委今天(30日)聯合召開記者會,認為支持農漁業的180億元預算絕對不夠,必須擴大,並比照經濟部設立「農業國際推進方案」,整合行銷、冷鏈、通路媒合等支援機制,讓農漁產品也能打國際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提出規模新台幣4100億元的「強化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編列180億元用於協助受影響的農漁業。不過,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蔡易餘、鍾佳濱、陳亭妃、陳俊宇、王美惠、陳素月等多個農業縣立委聯合召開記者會,認為農漁業協助方案的預算僅占特別條例預算規模約 4.4%,相較經濟部針對傳統產業擴大補助、整合「台灣館」國際行銷的100億元資源,農漁業在政策中明顯處於相對劣勢,呼籲政府要加大對農漁業的支持力道,「農漁民優先」也絕對是台美談判的重要原則。
蔡易餘表示,遺憾特別預算從880億元提高到4100億元,支持農漁業的預算卻仍維持100億元,農漁業的金額一定要擴大。蔡易餘說:『(原音)包括台灣出口的蘭花、水產品、很多水果種類很多,180億元根本沒辦法支應。我們也希望行政院再次檢討一下,農業的部分絕對不是180億元就可以解決的。』
陳冠廷也指出,相較工業與製造業可透過快速轉單、調整技術規格因應關稅衝擊,農漁業因生產週期長、保存期短、冷鏈成本高及各國檢疫措施,無法即時轉向新市場。他希望農業部應比照經濟部,設立「農業國際推進方案」,整合行銷、冷鏈、通路媒合等支援機制,讓農漁產品也能打國際盃。
鍾佳濱則說,農業部的產業政策與關稅衝擊的思維不能僅是單一面向,應趁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跌價後,協助台灣豬肉養殖成本降低而有競爭力,搶占日本的高價市場,農業部不能僅著重關稅補貼層次而已,而是要趁此調整台灣進出口農業的轉型,化危機為轉機。
劉建國則呼籲,台灣的農業與食安絕對不能成為台美貿易談判的籌碼,台灣農產輸出最大的競爭來自中國,如果美中關稅戰未能緩和,中國勢必會放棄美國市場,中國貨會在全球四處流竄,這對台灣農漁產品銷往日本等國會受到衝擊,呼籲農業部應該好好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