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需求是否會因為關稅戰下滑引發疑慮,外傳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提前來台、與主要供應鏈廠商會面,有穩住軍心、固樁的意味在,學者認為,AI產業目前被關稅影響的程度還算小,但要關注AI平價化的趨勢,若廠商沒有掌握到,可能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受到關稅戰提前拉貨效應,近期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包括出口、工業生產統計等,都交出漂亮成績單,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指出,2月在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時,大家都擔憂AI發展不確定性高,所以預估較為保守,但從第1季按美元計價商品出口年增17.47%,金額1296億美元,創歷年單季新高來看,輸出強勁成長且大幅優於預期,顯示輝達供應瓶頸逐漸排除,人工智慧(AI)與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殷切。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在投資方面,台灣可說是大爆發,今年1到3月成長了快要7成,半導體投資甚至成長了一倍多,主要是AI伺服器的組裝都在台灣做,雖然有貿易戰關稅戰,但是因為AI做的人是美國人、賣的也是美國人,兩頭都在美國,通常是不會被下重手,這也是美國現在新科技最需要的東西,所以目前被關稅影響程度還算小。
不過,孫明德強調,美國科技大廠正在修改他們的資本支出計畫,AI正從高價化轉向平價,廠商有沒有掌握到就很關鍵。他說:『(原音)不管是Google、Amazon這些公司本來都預估的花費非常高,而且都跟台灣的廠商下了訂單,這個時候如果因為AI從高價變平價,然後從神壇走向民間,這個時候我們的廠商如果來得及應變,當然可以掌握到更多的商機;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到,當這些AI從高價變平價的時候,可能我們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台經院也提到,美國擬加徵半導體關稅並進一步限制高階晶片出口至中國,升高市場不確定性,對台灣整體投資環境構成挑戰。若全球企業資本支出趨於保守,台灣高度依賴AI應用需求的產業,如晶圓代工、先進封裝、記憶體與伺服器代工,可能面臨訂單減緩與產能調整壓力,進一步衝擊供應鏈布局與投資步調。AI相關投資放緩也可能影響周邊產業,如半導體設備、材料供應與工業地產,連帶使整體製造業投資動能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