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一張名片串起跨世代連結 日本女灣生父親刺繡包七年後失而復得

2025-05-07 11:00(06-03 04:30更新)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伊東優里(右二)從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陳乃慈(左)手中接過父親親手繡製的包,難掩欣喜。左二為代替伊東香保領回失物的畢業生蕭博允,右為該校校長馮美瑜。(豐田楓蓮 攝)
圖片來源:其他
伊東優里(右二)從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陳乃慈(左)手中接過父親親手繡製的包,難掩欣喜。左二為代替伊東香保領回失物的畢業生蕭博允,右為該校校長馮美瑜。(豐田楓蓮 攝)

「一段跨世代的記憶交會」記憶返還儀式5日在台北市的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舉行,這個儀式背後有一個台日跨世代交流的感人故事。日治時期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被稱為灣生,日本律師伊東香保女士也是灣生之一。2018年夏天,伊東香保與兄妹一同訪台,參加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的「台北昭和町日本家屋聚群的歷史價值」活動時遺失了父親親手刺繡的黑色小包包,雖向警方報案,但經過兩年還是未能找回。當時她曾想:「或許是父親希望這個包能留在台灣吧!」

這個小包包是1940年代,父親在台北的陸軍醫院住院期間為了復健親手縫製的,對家族來說深具意義。2020年6月,端午節前夕,警察廣播電臺(警廣)在一批長期無人領取、即將被銷毀的失物中,發現了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陳乃慈與伊東香保的名片。警廣立即聯絡陳主任,主任也立即聯繫伊東女士,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協助下,這個小包包5日終於物歸原主。

伊東香保女士因故無法來台,2018年與其一起訪台的妹妹伊東優里(現居兵庫縣明石市) 代替姊姊出席這場被命名為「一段跨世代的記憶交會」的記憶返還儀式。

5日的儀式中,伊東優里在定居台灣的故知攝影家五味稚子見證下,由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主任陳乃慈手中接過這個饒富意義的包,在場觀禮的還有該校校長馮美瑜、應外系教授藤原真也、代替伊東香保領回包包的畢業生蕭博允及修習日語的學生們。

陳乃慈說包包經過7年,終於物歸原主即將返回日本,但這個故事所留下的台日交流的印記將永存台灣!

伊東優里在致詞時提到,包包遺失時,曾放棄尋找,那時我們心想父親從出生到去世,一生中待在台灣的時間比在日本都長,或許是想將包包留在台灣吧!所以家人也都釋懷了!

伊東優里感謝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協助找回記憶中父親的重要遺物,她說:我們家從曾祖父時代就與台灣結緣,對我們家族而言,在某個意義上台灣比日本更能讓人放鬆心情,為了要持續這個緣份一定要健康地活下去!

(日文採訪:本村大資、中文稿:王淑卿)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