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逾百年來再現「良」教宗 分析:發出延續改革與面對現代挑戰訊號

2025-05-09 11:54(06-02 23:25更新)
新聞引據: 其他
撰稿編輯:陳文蔚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首次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主中央陽台上向人群發表講話。(AFP)
圖片來源:法新社
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首次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主中央陽台上向人群發表講話。(AFP)

天主教樞機主教們在8日樞密會議選出美國籍的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成為第267任教宗,他在當選後選擇「Leo」作為其教宗名號,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再次取名「良」的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紐約時報》報導,從教宗名號的選擇上可以看出教宗依循的精神與對未來的期許,意味延續改革與面對現代挑戰。

來自世界各地的133名紅衣樞機主教8日選出羅馬天主教新教宗,現年69歲的美國籍的普瑞弗斯特成為已故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繼任者、名號「良十四世」(Pope Leo XIV)。這次選舉僅花2天時間,成為近幾十年來最短的樞密會議。

而這位美國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在當選新任教宗後,選擇名號為「良」也引發關注,《CNN》報導,天主教教宗已經有一個多世紀沒有出現過「良」這個名號了,上一位選擇「良」作為名號的是在1878年至1903年間領導天主教會的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紐約時報》則指出,教宗名號的選擇,事實上意義重大。

致敬「工人教宗」良十三世

梵蒂岡發言人布魯尼(Matteo Bruni)8日向媒體表示,紅衣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選擇以「良十四世」(Leo XIV)為名,是對上一位同名教宗的明確且深思熟慮的致敬。上一位良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在羅馬天主教會的艱難時期領導教會,並協助將其引領進入現代世界。

《紐時》報導,良十三世(Leo XIII)是歷史上在位最久的教宗之一。他因1891年頒布的通諭《新事通諭》(Rerum Novarum)而聞名,該文件強烈捍衛勞工獲得合理工資的權利,並為教會的現代社會教義奠定了基調。他因此被稱為「工人的教宗」。

《CNN》引述布魯尼說法表示,這個教宗名號的選擇「明確地呼應了教會現代社會教義的起點《新事通諭》。」布魯尼指出,「良」這個名字是刻意選擇的,用以指涉「男性、女性、他們的工作,以及人工智慧時代中的勞工」,似乎在將當前技術變革的速度與十九世紀的變動相提並論。

料延續方濟各改革但走中間路線

美國布朗大學教授柯澤爾(David I. Kertzer)表示:「當時教會視19世紀末的社會主義崛起為一大威脅,良十三世呼籲教會接觸工人階級,基本上是試圖改善資本主義的一些目標,為工人階級謀求福祉,並在資本與勞工之間建立一種友善的關係。」柯澤爾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良十三世可說是將傳統教會與現代教會銜接起來的橋樑。」

柯澤爾補充說:「這個名字的選擇是一種溫和的訊號。良十三世在許多方面仍是前現代的、保守的教宗,但他同時也是一位願意接觸貧困群體的過渡人物,也可說他是中間派。」因此選擇「良十四世」這個名號,「似乎是在延續教宗方濟各的方向,但稍微削弱了其中的銳利性。」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宗教研究與歷史學教授奧爾西(Robert Orsi)則指出,「良十三世是一位強勢的教宗,非常積極參與其時代的議題,他以權威與憐憫來回應工業時代的挑戰,並捍衛工人權益與工會組織。」

盼積極回應所處時代議題

奧爾西教授指出,選擇「良十四世」,可能是在傳達新教宗「同樣希望積極回應他所處時代的議題」的意圖。

奧爾西教授認為,教宗良十四世在首次向信眾發表的講話中,提到了「對世界開放的全球性教會」這一理念,這可能是一項訊號,「表明他將對世界各地重新抬頭的民族主義發出挑戰。」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