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中共中紀委首季反腐22萬件 村官成重災區

2025-05-14 09:18(06-03 21:10更新)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示意圖。(AI生成圖)
圖片來源:其他
示意圖。(AI生成圖)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與中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日前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反腐數據,顯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2萬件,處分18.5萬人,涵蓋從省部級高官到基層村幹部等各級幹部。其中,農村與基層腐敗案件占比高達七成,成為反腐整治的重中之重。

中紀委通報指出,今年1至3月共接獲信訪舉報83.4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0.2萬件。被立案和處分的人員中,省部級幹部14人;農村、企業等基層幹部13萬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達1.9萬人,顯示基層腐敗問題極為嚴峻。

有村民指出,儘管村幹部職級低微,但實際掌握村集體財務和政策資源分配權力,貪腐現象頗為普遍。山東臨沂村民韓翠華表示,農村補貼與農藥開支是村官貪污的主要管道。她透露,不少村官以虛報農藥使用量、使用假農藥,或根本不施藥方式,謀取村民補貼金。同時,農藥噴灑面積也常被誇大,以提高報銷金額。

來自河南安陽的農民何慧芹也反映,村幹部剋扣低保戶與五保戶補助金、節日慰問金,甚至涉入危房改造、拆遷補償與土地出讓等領域的不當得利。她直言:「村官是對中國農村村民迫害最直接的施害者。」

數據顯示,基層腐敗情況呈加劇趨勢。僅2024年前三季度就有7.7萬名村幹部被立案調查,超越2023年全年6.1萬人的總數。基層「微腐敗」蔓延,促使中央出臺更嚴格規範。

4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修訂並發布《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新規明確禁止幹部在工程項目、集體資產處置、土地流轉、補貼分配及低保評定等事務中謀取私利,不得收受賄賂或變相收取回扣,也不得私自處理或佔有村集體財產,並要求「三資」(資金、資產、資源)公開透明。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授王立峰在《中國新聞週刊》中表示,新規是防治「微腐敗」的制度利劍,有助於強化基層治理。江蘇泰興村民顧大海則指出,村官常透過綠化、道路與水利工程謀利,然而村民缺乏有效舉證能力。他說:「凡村幹部參與的工程,村官都可從中獲利。」

儘管當局強調反腐力度,但外界仍關注對行賄者的查處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共立案查處行賄人員7027人,向檢察機關移送954人,比例遠低於受賄官員,顯示反腐仍以受賄查辦為主,對「買官賣官」鏈條的另一端打擊力度仍待加強。

本次通報再次凸顯中國基層治理結構中的制度漏洞與監管困境,如何防堵基層權力尋租,提升農村治理透明度,仍是未來反腐工作的關鍵課題。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