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新社報導,在與印度達成停火剛滿1星期之後,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正在訪問他們最大的武器供應者中國,而中國供應武器的性能也正引起分析師和各國政府的高度興趣。
在印巴兩國這個月稍早爆發的4天戰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伊斯蘭馬巴德聲稱,他們的中國製戰鬥機擊落了6架印度飛機,包括3架法國製的飆風(Rafale)戰機在內,部份觀察家將此視為北京軍事能力提升的一個象徵。
不過,專家們提醒,缺乏經過證實的資訊,以及戰鬥範圍的有限,讓人很難對中國設備的能力給出明確的結論。
然而,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PI)高階研究員莫里斯(Lyle Morris)說,「這對國際社會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比較中國軍方硬體設備在戰場上對上西方(印度)硬體的情形。」
雖然中國每年投入數千億美元經費在國防支出上,但在作為武器出口國方面仍遠遠落後美國。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資深研究員魏士曼(Siemon Wezeman)告訴法新社,中國的無人機被用於反恐行動中,而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也佈署了中國武器來對抗在非洲國家內的叛軍。
魏士曼說,「但是這是自1980年代以來,首次有國家在對抗另一個國家的行動中,使用了大量以及多種類的中國武器。」他指的是在伊朗與伊拉克戰爭時,雙方當時使用了中國武器。
主要武器選項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巴基斯坦佔中國武器出口的大約63%。
在最近的戰鬥中,巴基斯坦使用了代號猛龍的殲10C(J-10C)戰機,以及JF-17「梟龍」戰機,配備有空對空飛彈。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這是殲10C戰機首次用於實戰中。
伊斯蘭馬巴德的空防系統,包括HQ-9P長程地對空飛彈系統,也是中國的裝備,並且佈署了中國雷達,以及武裝和偵察無人機。
位於多倫多的軍事情報分析機構Quwa(Quwa Defence News & Analysis Group)創辦人畢拉爾汗(Bilal Khan)表示,「這是首場持久的戰鬥,有大批巴基斯坦部隊使用中國武器,而且,基本上,仰賴這些武器作為他們的主要選項。」
印度並未證實有任何飛機被擊落,雖然一名資深安全消息來源告訴法新社,有3架戰機墜毀在印度國土內,但沒有提供機型或原因。
飆風戰機的製造商達梭公司(Dassault Aviation)也沒有評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研究員夏爾(James Char)表示,飆風戰機被認為是歐洲最高科技的戰機之一,而殲10C「甚至不是中國最先進的戰機」。
夏爾說,如果巴基斯坦的說法為真,「這應該不讓人意外…考量到飆風是一種多功能戰機,而殲10C完全是為空中作戰所製造,並配有強大的雷達。」
不過,畢拉爾汗認為,中國的空防系統,「顯示出並未如巴基斯坦空軍所希望的那麼有效。」先前,印度表示摧毀了靠近東部城市拉合爾(Lahore)的一個空防系統。
如果這是事實,魏士曼說,這「將是更巨大的成功,可以彌補在過程中一些飛機的損失。」
重大定位調整
在有關這場空戰報導後的幾天,殲10C戰機的製造商成都飛機公司的股票飆漲超過40%。
孫韻說,「我們幾乎可以看到會有更多訂單湧至中國的承包商。」
不過,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表示,「中國武器製造商要成為大型的武器出口商將需要時間,以及重大的定位調整。」
她強調,中國「無法大量生產特定的關鍵設備,包括飛機的引擎。」
魏士曼表示,他認為股市「過度反應」,因為「我們仍然必須觀察所有這些被使用武器的運作情形,以及它是否真的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師表示,即使有更多的數據出現,這場衝突仍未能揭露太多有關中國軍方自己軍力的訊息。
中國自己的系統和武器比出口的更先進。
卡瓦納表示,雖然擁有高科技硬體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武器如何被使用。」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員賀博然(Brian Hart)警告,不要對最近的發展「過度解讀」。
他解釋說,「我不認為你可以直接比較這些中國製系統在不同環境下,對抗像是美國這種更先進對手時的表現。
他表示,「由於數據量很小,以及我們對雙方人員的操作熟練度和訓練情形所知不多,所以很難做出明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