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辛酸升格 立委要求3個月內處理血汗人力問題
隨著川普政府宣布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這個全球最大的公衛組織也迎來新的變局,也是台灣必須高度關注後續動向的機會。學者們在與青年座談時表示,近年國際上挺台參與聲浪不斷增加下,更需要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展現「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的實際價值,除了政府派出專家行動團之外,青年團體也正準備擴大行動,向政府與世界提供青年的觀察視角。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單位與團體,共同於28日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活動,以「美國缺席世衛?台灣下一步的策略為何?」為題,探討台灣參與WHO行動展望。
主持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譚偉恩開場表示,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國際衛生組織的角色在台灣及世界各國都受到高度重視。許多人因此好奇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能得到什麼?可以貢獻什麼?如何扮演關鍵角色?這些問題都將在今天的活動中獲得詳細解答。
全球民主國家力挺是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關鍵契機
台灣智庫研究員胡瀚雯指出,在二戰歐洲戰場結束8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7日在《俄羅斯報》發文,再提對台主權並援引聯合國2758號決議。然而,該決議實際上並未涉及台灣主權或禁止其參與國際組織。
胡瀚雯強調,近兩年已有美國、英國、歐盟等11國與1國際組織公開反制中國對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美國國會亦於5月6日通過《台灣保證實施法案》等法案,強調支持台灣國際參與。隨著全球民主國家表態力挺,台灣正迎來參與國際組織的關鍵契機,更需要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努力,展現「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的實際價值。
新北市議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常務理事陳乃瑜解釋,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長期推動並爭取加入各個國際組織,不只是因為「Taiwan Can Help」,更因為台灣是世界不可或缺的拼圖,台灣人的聲音不能被排除在世界之外。同時,爭取的行動過程能凝聚台灣內部共識,也能向世界傳達我們的企圖心。在瑞士日內瓦中央車站的展覽中,各國官員及許多醫藥衛生學者都對台灣應用AI的醫療經驗展現興趣,看見台灣的堅強實力。陳乃瑜引述外交部長林佳龍的發言,重申「人人都是外交官」,每個人都有責任為台灣發聲。
青年團體擴大國際聯繫盼為台增觀察視角
台灣醫藥衛生青年聯盟理事長李瀚恩分享,青年盟從2007年成立至今,每年都參與世衛組織的場外活動,這三年更加碼舉辦全球衛生外交高峰會,是全球唯一由學生發起的高峰論壇,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注目。會後他們發出白皮書,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也向世界提供台灣青年的觀察視角。稍早傳出阿根廷及美國相繼準備退出世衛組織,而青年聯盟將持續與各國際組織及學生聯盟保持聯繫,爭取進行雙邊會議,甚至是籌備新組織的可能性。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直言,人類必須認真面對公共衛生,因為病原體大多是肉眼不可見的,必須小心防範;當我們面對生命安全威脅,應放下意識形態的衝突,全心用專業知識去面對問題。可惜台灣在全球公衛議題戰場上,除了疾病,更需面對一個草菅人命的政權,他們著重「解決有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我們只好加倍努力。陳方隅認為,週三青年日與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的方向一致,都是要團結台灣,為台灣發聲、為青年發聲、也為我們自己發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