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讓低音提琴愛上巴哈音樂 傅永和做到了

2018-02-21 17:30(12-22 01:30更新)
撰稿編輯:江昭倫
台灣低音提琴家傅永和出版並演出自己改編的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琴譜,受到國內外低音提琴家高度矚目。(江昭倫 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台灣低音提琴家傅永和出版並演出自己改編的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琴譜,受到國內外低音提琴家高度矚目。(江昭倫 攝)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深受許多樂迷喜愛,但對低音提琴家來說,要演奏此曲卻是個極大的夢魘。台灣國家交響樂團(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經過三十多年的鑽研,終於改編出新的低音提琴版本,並在今年初推出自己演奏自己改編版本專輯,兼具開創性與尊重原著特質,對國際古典樂壇帶來新的視野。

國家交響樂團(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事隔25年後,今年初再度推出第三張演奏專輯「巴哈六首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這張專輯的發行有其重要意義。
傅永和指出,身為低音提琴演奏者,在演出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時,若依照原本過去市面上既有的低音提琴版本,會省略太多原著的和弦音,演奏出的聲音不是太高就是太低,總是缺少了巴哈無伴奏原有的韻味。他幾經多年苦思,後來才想通,如果以次中音譜表讀譜方式,演出時就會出現很多空絃和泛音,音域也不會太高或太低,正好可以解決演奏與欣賞二方面的困擾。
2013年,傅永和出版自己的改編的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琴譜後,受到國內外低音提琴家高度矚目,琴譜首刷不到半年就被搶購一空,就連前倫敦愛樂低音提琴首席湯馬士·馬丁(Thomas Martin)都表示,因為這套新的版本琴譜,讓他願意開始嘗試用低音提琴拉巴哈無伴奏組曲。目前兩岸不少音樂學校都使用傅永和的這套琴譜,今年他則正式出版由自己演奏自己改編的版本專輯,就是要證明自己的版本即使是一般的低音提琴家都可以演奏得出來,他並自信地表示,他這套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絕對會在古典音樂史上留下重要紀錄。傅永和說:『(原音)直接換一種讀法,就是說本來是低音譜表,我把它變成中音譜表,所以基本上我是覺得我這個想法是解決了低音提琴家三百年來的夢魘,然後它有另外一個的優點就是說,它的音域,也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 也可以保有低音提琴的音色。』
為了讓巴哈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聽起來更有感覺,傅永和特別選在礁溪國小一個樓梯旁開放空間,利用半夜的時間錄製,並以近距離麥克風收音,希望讓樂迷更能體驗低音提琴的醇厚音色。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