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學年度到來,教育部長葉俊榮公布首屆「玉山學者」及「玉山青年學者」徵選結果,共有14所大學、44名海外學者,在141件計畫中脫穎而出,通過審查,其中,21名「玉山學者」每年可獲得外加薪資新台幣250萬到500萬元,為期3年;23名「玉山青年學者」可外加67萬到150萬元,為期5年。葉俊榮:『(原音)我們真的能夠擺脫過去在高教的薪資結構比較僵硬那樣子的一個困難,正式迎向國際競爭的狀況之下,正式的跨出這一步。』
要獲得各大學推薦為「玉山學者」候選人,必須曾服務於國際一流學術研究機構及公司達10年以上,或曾獲得諾貝爾獎、國家級研究院院士;「玉山青年學者」候選人則要在取得最高學歷的10年內,曾服務於國際一流學術研究機構及公司5年以上,或有執行重大研究計畫的經驗。候選人進入決審後,教育部再依這名學者的學術地位、國際薪資水準及聘任方式,審酌外加薪資補助額度。
首屆44名海外學者,有30人將成為我國大學的專任教師,14人屬短期交流;當中以具有中華民國籍最多,佔24人,其次是美國10人、法國3人、德國2人,英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及泰國各1人。
國立中興大學成功聘到目前服務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格魯伊森姆(Wilhelm Gruissem)教授成為「玉山學者」,校長薛富盛表示,他將能大力協助中興大學在農業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並強化學校招生的競爭力。薛富盛:『(原音)特別是前瞻植物研究方面,會因為他的加入,而讓我們的研發能量以及在世界的曝光度跟影響力,會更進一步的來提升。』
教育部希望,透過「玉山學者」3年最高1,500萬、「玉山青年學者」5年最高750萬的外加薪資,加上最高150萬的行政支援費,讓各大學有更多條件延攬到國際頂尖人才,強化我國的高教競爭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