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重拾歷史碎片 韓片追溯送往波蘭的北韓孤兒

2018-10-06 18:01(12-22 21:25更新)
新聞引據: 法新社
撰稿編輯:楊昭彥
紀錄片「去波蘭的孩子」(The Children Gone to Poland,暫譯)(釜山影展官網)
圖片來源:其他
紀錄片「去波蘭的孩子」(The Children Gone to Poland,暫譯)(釜山影展官網)
北韓過去曾將戰爭孤兒送往波蘭,但孩子們與異國老師建立起非比尋常的情感之後,又被強迫回國。最新紀錄片「去波蘭的孩子」(The Children Gone to Poland,暫譯),向世人娓娓道來這段鮮有人知的故事。
法新社報導,今天(6日)在南韓釜山國際影展(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首播的這部紀錄片,追蹤了1950至1953年韓戰(Korean War)期間,被北韓送出國的1,200名孤兒。
韓戰除了造成至少50萬平民喪命,還有至少10萬孩童失去父母,確立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現狀。而當年的北韓領導人金日成(Kim Il Sung)自1951年起,便陸續把數千孤兒送往蘇聯(Soviet Union)、匈牙利與波蘭等等國家,懇求共產盟友協助照顧。
其中1,200名孤兒於1953年來到波蘭林地小村莊波瓦科維采(Plakowice),在波蘭教師的照顧之下,他們生活在一棟醫院舊建築長達6年。
執導這部片的南韓名演員秋相美(Choo Sang-mee)為了找尋戰爭孤兒遺留的痕跡,曾經訪問波蘭,身旁並跟著一名孩童時期就跟家人分開的脫北者(逃離北韓人士)。
片中一名退休老師波洛維奇(Jozef Borowiec)回憶道,「滿載著孩子的火車,分好幾天抵達」,許多孩童在目睹駭人戰爭後,「都處於震驚與創傷的狀態」。這些有蝨子又生病的孤兒堅持要睡在床底下,因為害怕故鄉的轟炸行動會重演,睡覺時還時常會尖叫和哭泣。
不過,孩子很快就學會波蘭語,跟老師和照護者建立關係,畢竟這些老師自己都經歷過戰爭的恐怖。現年91歲的波洛維奇,一邊抹去淚水,一邊告訴秋相美:「那時候,我們也經歷了恐怖的戰爭,自己都有許多心碎回憶。」「我們要他們叫我們爸爸媽媽…我們希望儘可能幫助這些(北韓)孤兒忘掉戰爭,在波蘭有家的感覺。」
保留至今的老照片與影片顯示,這群孤兒笑著學習波蘭語、唱歌跳舞,或是跟老師和其他波蘭孩子一起玩─這些都是故鄉不能給他們的童年。老師們很快就認識每名孤兒,就算過了數十年,他們都還記得名字。
這部最新紀錄片是受到波蘭記者克里索瓦塔(Jolanta Krysowata)啟發,曾撰寫北韓孤兒題材書籍的她在片中表示:「這些孩子被帶來這裡,被當成(鞏固外交關係的)國際宣傳。」「但老師們真的同情這些孤兒…他們跟孩子共享的人類情感,跟政治沒什麼關係。」
北韓最終下令這群孤兒歸國,加入戰後重建工作。為了生病逃避歸國,有些孩子還躺在雪地上,甚至在身上澆冷水。許多人回國後寫信給老師,就形容在波蘭的日子是自己人生中最棒的時光,一邊哀嘆母國給予他們的沉重勞役。其中一個孩子寫了好幾封信,懇求波洛維奇把他帶回波蘭,之後他試圖跨境逃到中國失敗而喪命。
1961年,隨著北韓政權限制與外界聯繫,所有信件往來戛然而止。
秋相美的這部紀錄片並把當年孤兒的命運,與今日北韓年幼脫北者的命運相比,這些脫北者在痛苦逃離母國後心靈受創。時至今日,貧窮而孤絕的北韓仍舊受到金氏家族的嚴密掌控,金家三代以鐵腕統治北韓,不容異議。
影片中還可看到北韓年輕難民在首爾(Seoul)訴說自己的童年回憶,包括父母死於飢荒,還有目睹手足慘死於勞改營等等。
導演秋相美說:「在歷史動盪時期總有孩童受苦,但隨著歷史自癒往前推進,他們就被忘記了。」「歷史步向未來,抹去這些孩童的故事,但有些孩子把自己的痛苦轉化為生存的力量,繼而成長。」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