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中央廣播電視台logo圖

節目
| 總覽 #廣播金鐘60
節目類別
節目總覽
主持群 節目表
推播熱門報導

談新聞/密蘇里州告中國疫情案勝訴、中國兩會閉幕 台灣文化史/台灣文化現代化的開啟

美國密蘇里州控告中國政府隱瞞COVID-19疫情勝訴,中方遭判賠逾新台幣8千億賠償金。圖為當時一名密蘇里州醫院護理師向患者遞藥資料照。(美聯社/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密蘇里州控告中國政府隱瞞COVID-19疫情勝訴,中方遭判賠逾新台幣8千億賠償金。圖為當時一名密蘇里州醫院護理師向患者遞藥資料照。(美聯社/達志影像)

本集節目有兩個單元:一、兩岸人談新聞,訪盛雪女士,談的新聞有:(1)美國密蘇里州控告中國傳播2019年冠狀病毒疫情造成損失索賠案勝訴、(2)中國全國政協、人大兩會閉幕。二、台灣文化史,訪宋國誠先生,第一講:台灣文化現代化的開啟。

一、兩岸人談新聞

嘉賓:盛雪女士/住在加拿大的民運領袖、資深媒體人、作家

談的新聞有:

(1)美國密蘇里州控告中國傳播2019年冠狀病毒疫情造成損失索賠案勝訴

美國密蘇里州2020年間控告中國政府隱瞞COVID-19疫情索賠案,美國聯邦法官3月7日裁定該州勝訴,該州檢方表示將扣押中國資產抵償。

這項針對中國的訴訟案,是在2020年4月由密蘇里州檢察長辦公室提出,指控中國政府隱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存在,並且正在傳播的訊息,同時切斷並囤積全球的個人醫療防護物資供應。

密蘇里州這項訴訟案的提告對象,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國家衛健委、應急管理部、民政部、湖北省政府、武漢市政府、武漢病毒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在訴訟的近5年間,中方一直沒有派員出庭。

一名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在2021年援引1976年的《外國主權豁免法》駁回了這宗訴訟。

密蘇里州2023年就此向第八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 2024年1月10日,第八巡迴上訴法院做出了對密蘇里州有利的裁決,使得針對中國的訴訟可以向前推進,直至3月7日聯邦地區法院作出密蘇里州政府勝訴的判決。

聯邦法官林堡(Stephen Limbaugh)在判決書中表示,法院認定密蘇里州已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被告須為相關指控負責,因此判決被告需共同及個別承擔244億8882萬5457美元賠償金,外加利息。

密蘇里州總檢察長貝里(Andrew Bailey)在判決過後發表聲明說,這是密蘇里州與美國在追究中國對全球COVID-19所負責任的過程中,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勝利。中國拒絕出庭,但這不代表他們能逃避製造無數苦難與經濟災難的責任。貝里說,「我們打算查封中國在密蘇里州擁有的資產,包括農田,來收回每一分錢」,並尋求川普政府的幫助,以找尋及沒收中國在美國的資產。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3月7日回應,中方不會接受這項判決,若利益受損,勢將採取反制措施。

密蘇里州檢察長貝利3月10日再次發表聲明,表明將採取扣押中國在美國資產,包括農地的立場。“這些資產不必在密蘇里境內,可以位於美國的任何地方,”貝利在聲明中說“雖然我們沒有在訴訟中與其他州合作,我們鼓勵別人努力追究中國政府責任,並為受害者尋求公道。”

根據美國農業部2023年的數據,中國實體在密蘇里州擁有多達42,596英畝的農田,是所有外國實體中在該州擁有最多農田的國家。農業部202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美國27個州擁有近35萬英畝的農地。

川普第二次上任以後,1月25日,中情局(CIA)發布聲明,首次支持COVID-19病毒(中共病毒)大流行源於中國武漢實驗室意外泄漏的理論。31日,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在記者會上對此表示:這一真相已經遲來了好幾年;幾年前,當川普總統這麼說的時候,媒體都在嘲笑他是「陰謀論」,但現在證明川普是對的。

(2)中國全國政協、人大兩會閉幕。

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經過七天會期,在10日和11日相繼閉幕。

11日,人大閉幕式由副委員長李鴻忠主持,李鴻忠說,趙樂際因「呼吸道感染」請假。趙樂際在5日主持人大開幕式後,6日參加了全國政協致公黨、僑聯、對外友好界委員的聯組會,8日主持人大主席團第一次會議,在10日的主席團第二次會議就缺席,全國政協會議10日閉幕,趙樂際也並未出現在主席台,也沒有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主席團第3次會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8日談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未來一年任務時表示,已安排審議34件法律案,包括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金融法及金融穩定法等。「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已進入二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聶輝華稍早前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等法案是今年人大、政協「兩會」的重點工作。

中國全國人大會中通過了幾項決議草案和工作報告,但未包括先前廣受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

與去年相同,11日會後並未安排「總理記者會」。會議安排的三個記者會,其中有外長王毅主持的記者會。統計顯示,自2014年起,王毅已主持了11次外長記者會,創下紀錄。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於人大會議開幕式進行政府工作報告。李強表示,預期今年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5%左右;為了實施更加積極財政政策,今年赤字率擬為4%左右,較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赤字規模人民幣5.66兆元。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國際環境與經濟成長放緩背景下,實現目標實為不易。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8日上午在14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人民法院2024年審結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3萬件3.3萬人,件數年增22.3%。報告還顯示,2024年審結故意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4.9萬件,較10年前下降28.7%。張軍指出,中國社會安全穩定的形勢總體是好的,但同時也發現「一殺多」案件的確有明顯增長。

二、台灣文化史

嘉賓:宋國誠先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第一講:台灣文化現代化的開啟--日治時期與台灣文化的奮起(上)

1885年10月,清政府下詔在臺灣設立行省,派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臺灣開始進入現代歷史。建省不到10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清簽下《馬關條約》,旋即割台賠款,臺灣淪入日本統治。

臺灣第一個抗日運動,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個成立的獨立國家,是由丘逢甲發起的「反割台運動」。1895年5月丘逢甲等臺灣士紳發表《台民佈告》,主張台民自治,接著陳儒林、丘逢甲、林朝棟等人發表《臺灣民主國自治宣言》,「臺灣民主國」宣佈成立,10月21日,日軍奪下臺南城,結束臺灣民主國的抗日活動,184天的臺灣民主國即告覆滅。

1,臺灣新文化啟蒙論述

(1)「離島寫作」(Exodus Writing)

日據時期,有許多作家離鄉背井,在外地創作了為數可觀的文學作品。他們有的是因旅遊而離開臺灣,有的是為了求學而離開臺灣,有的則是因為從商而暫離臺灣,還有的是因為不堪淪為異族的臣民,而離台內渡祖國大陸,即因政治原因而離島。諸如此類眾多的在臺灣之外創作的臺灣作家作品,即所謂之「離島寫作」(Exodus Writings)。為「離散美學」(Diaspora Aesthetic)現象。這些作品,或早或晚地「回傳」到臺灣,因此也可以稱為「歸岸文學」。這種「歸岸文學」對臺灣島內留守作家的創作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