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元首日前通話,學者觀察,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立場比川普更強悍,有戰鬥意味,而未來台灣角色將因科技實力更趨重要。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美國時間2月10日晚間進行首次通話,為美方和盟邦通過電話後展開對話。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陳宗巖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表示,相較前任總統川普皆在上任20天後和習近平通電話,並無特殊時機考量,但對中談話內容則更明確、具針對性且強勢。
拜習首通話 美對中強悍、戰鬥意味濃厚
他說,川普原本對美中關係有期待,試圖引導中國更符合美國利益,希望習近平能順服美方,但後來發現並不然,證明4年無法跨過中國威權,不自由的經濟模式以及對人權的做法。而今拜登領政,團隊和中國多次交手,很熟悉並知道兩國間有很大的鴻溝,且中國不會讓步,彼此也不會對底線做出退讓。
拜登17日參加CNN主辦的Town Hall(市民大會)節目,提及中國將會為其侵犯人權行徑付出代價(後果)。陳宗巖說,台灣有網民解讀拜登在該節目中針對台灣、香港和新疆問題,表示不會對習近平多說什麼,據此認為拜登不會處理,將輕輕放下。但他比較各大新聞媒體報導卻不然,認為拜登團隊不會經常提該如何做,否則可能會付出經濟上的代價。
陳宗巖認為,拜登對中國不再有幻想,有點「開始來戰鬥吧!」的意味。
至於拜登是否可能為了捍衛美國的經濟價值,與各國攜手祭出制裁迫使中國讓步?陳宗巖指出,尚待觀察。因為目前許多國家人民期待解決經濟問題,若仍需依賴和中國經濟往來維繫,要以「代價說」來迫使中國改善人權應會打折扣。
拜登續推「印太戰略」 捍衛台灣「護國神山」
拜登就任後,共機持續擾台,拜登表態對台承諾不變。陳宗巖指其談話中提出要確保美國的安全繁榮,也要維繫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顯示拜登應會續推川普在2017年推動的「印太戰略」。而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日在與身兼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通話中更提到,美國將究責中國破壞印太地區的穩定,且印太地區的和平穏定包含台海,即台灣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除居於戰略位置,又位於樞紐。尤其,台灣製造生產高科技產業晶片的半導體具重要地位,維繫美、日、德等多國的經濟發展。
台灣去年對中國大陸出口達43.8%,但陳宗巖說,大陸在經濟上也很依賴台灣,因手機及許多高科技出口產品需用台灣製造的晶片,若美國制裁中國,不允許台灣和中國有生意往來,將會影響供應鏈,迫使台灣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不過,如果美國能影響台廠、跨國企業不要再依賴中國大陸,讓一些國家有另一條供應鏈可選擇,對於歐美國家如此依賴中國大陸就可緩解及扭轉。他形容台灣的經濟會是對外很重要的「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