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近期下修2022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率預測至 5%,主要是反映烏俄戰爭恐對經濟產生的負性衝擊,其中,中國的經濟成長預測由5.4%下修至5%也遭調降,在最壞的情境預測下,中國的經濟成長可能下修至4%。雖然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示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要達到5.5%,但是,包含惠譽(Fitch)、國際貨幣基金(IMF)、美銀證券(BOFML)等機構均預測中國經濟成長率為4.8%,野村(Nomura) 與高盛 (Goldman Sachs) 等機構在今年一月更是預估中國經濟成長率為4.3%,換句話說,全球主要研究機構對於今年中國經濟成長普遍不樂觀。
在烏俄戰爭之前,全球供應鏈的重組、疫情導致的塞港與缺工的現象已經讓廠商的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全球生產體系因為供應鏈重組所產生的長期性與結構性的轉變,使得美國聯準會對於物價上漲的預期由「短暫性的上漲」調整為「長期性的上漲」,這也改變聯準會因應物價上漲的升息決策。自烏俄戰爭以來,包含石油、天然氣與農產品等原物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物價上漲的幅度加大,進而引發物價上漲會傷害全球經濟成長的擔憂。在需求不變下,由於此波物價上漲的原因來自於原物料、能源與運費等成本的上漲,故物價的上漲將會導致需求量減少。若再考慮民眾預期物價上漲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傷害進而減少消費的意願,則全球的經濟可能會進一步衰退。
面對烏俄戰爭持續 中國沒有樂觀的理由
當烏俄戰爭爆發之後,外界普遍聚焦於物價上漲對於美國經濟的傷害以及歐盟過度倚賴俄羅斯的能源等問題上,甚至有部分輿論認為中國可能從中得到好處,然而,就中國身為世界工廠的地位而言,中國必然會是烏俄戰爭中的最大受害者,戰爭持續的時間愈長,中國受到的傷害也會愈大。
首先,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2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前五大貿易夥伴依序為東協、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因此,當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受到烏俄戰爭的衝擊時,中國經濟必然會受到間接的傷害。其次,東協雖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是,東協各國對原物料與能源的進口倚賴仍深,因此,當物價上漲的現象持續時,高度倚賴原物料進口的東協國家受到物價上漲的傷害將會愈大。因此,在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時,烏俄戰爭對於中國經濟的傷害不容忽視。
上海封城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大
再者,中國近期因疫情擴大所採取的封城措施已逐漸對於中國的生產活動帶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對於其經濟成長貢獻極大的上海市進行封城,已使得中國的商品製造、運輸與消費活動均大幅減少,當人流與物流都因為封城而降低時,未來主要研究機構持續下修中國經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雖然李克強在今年工作報告中已提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但是,若烏俄戰爭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則能源價格與原物料價格的上漲對於中小微企業的負向影響會加大,聯準會的升息決策也會影響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與中小微企業的籌資成本,因此,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會與5.5%的經濟成長率目標漸行漸遠,中國經濟將會是烏俄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延伸閱讀
--物價壓力 亞銀調降亞洲經濟成長預測
--中國封鎖 堅持清零的經濟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