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為了六塊肌」:外型 vs 功能性的健身動機
1.為什麼大多數人開始健身的動機都與外型有關?這是錯的嗎?
外型動機(例如想瘦、想壯、想穿衣服好看)是非常自然的出發點,因為它立即可見、容易衡量,也受到社會媒體與文化影響。然而,這並不代表這樣的動機就是錯的,反而是個很好的起點。但若只追求外型,容易造成挫折(例如「練很久怎麼還沒有馬甲線」),而忽略了運動對身心功能的幫助,如改善睡眠、情緒與體能表現。
2..什麼是「功能性健身」?為什麼它比外型更值得追求?
功能性健身指的是訓練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動作更有效率、姿勢更穩定,例如搬重物、上下樓梯、抱小孩、甚至防跌倒的能力。這類訓練強調的是協調性、核心控制、穩定性,而不只是肌肉大小。它帶來的改變雖然不一定立刻「看得出來」,但對生活質量影響更深遠。健身不只是變漂亮,而是讓你變得更能應付生活挑戰。
3.如何找到自己的「長期健身動機」?
(不只看鏡子、不怕走偏)
長期動機通常來自「內在價值」:如活得更久、陪孩子長大、減輕慢性病、挑戰自我極限、與朋友一起訓練的快樂感。建議每幾個月就檢視自己訓練的「初衷」,甚至寫日記或設立非外型的里程碑目標(例如做出第一個引體向上、完成 10 公里慢跑)。當動機轉向「成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