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圍繞著文憑試的陳腔濫調

  • 時間:2023-07-28 20:5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圍繞著文憑試的陳腔濫調
考生辛苦考來的成績是為自己而考,卻要被加諸種種社會的無理期望。(圖:unsplash)

文憑試放榜,以往每年總在放榜前一晚預祝考生「開心到尖叫」——當然不是什麼祝福,也有一段歷史故事,當年首屆改制後的文憑試,不再有「十優狀元」,兩年學科變三年後最多報考八科,也有新的評分制度,一時間無人知道何謂「好成績」,於是出現考生在新聞鏡頭前自以為「考取功名」的一幕——事過十二年,自己亦由知道故事,到幾乎成為故事,再到講故事,大家恥笑多年433333的壞成績,放在今日已經是保底大學的好下場。

有補習過的學生成績不俗,固然高興,放下壓力後閒談笑言幸好成績未到最好,不至於成為「狀元」。每年放榜的新聞跑線簡直年年如是,狀元考生自然成為一日焦點,作為未來「社會棟樑」,也少不免被問及希望出路,和對社會政治的看法。

說穿了就是一種社會的無形壓力,考生辛苦考來的成績是為自己而考(或者也有一部分是為家長而考,畢竟華人儒生社會),卻要被加諸種種社會的無理期望——你期望一個未滿十八歲的學生對國安法能有甚麼看法?

不少同屆同學如今都成為老師,重返母校任教更不在少數。閒聊母校今年成績時笑言,要測試學生是否關心社會,留意時事,只是一味「讀死書」,用政治來發問其實大可不必。畢竟今日香港誰還會讀新聞,這些在社交網絡鬧得沸沸揚揚,還才是真時事,倒不如派一娛樂版記者,問問學生對《全民造星》的爭議,問問Toyz和鍾培生的拳賽也好,說想讀醫的問問對阿mo傷勢的看法,可能會有比想「造福人類、救急扶危」的陳腔濫調,來得更有趣真情的答案。噢下筆時還多了一個「微辣」,乾脆也問問metoo好了,趁著香港也未燒起來,也是社會議題嘛,通識科第一單元個人成長有教的。

但通識科都要無了。所以那些問題只是一種陳腔濫調的本質,也沒有多少記者會做多少資料搜集,已經是2023年,社交媒體氾濫的年代,「狀元」的背景資料簡單搜搜已經一頁琳瑯——以「小紅書」推廣廣東話,再持平再對小紅書無偏見,依然怎想都是一個值得發掘的新聞角度。

至於考生數字升降云云,平均多少人爭一個學位,也是一種新聞的偽命題,學位數字年年如是,要考入大學是要擠進前一萬幾千多名,而非只僅僅打敗平均一同爭學位的人數。社會風氣日變下,要從收生數字找出意義,要看是哲學、政治、新聞、社會科學的報讀人數,真正反應一個世代的思潮,和席立於人生路交錯時的普遍想法。

大概就會發現,我們經歷了最後一代,短時間內最後的一代思潮。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