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被香港拒簽 何曉清:最大紅線就是沒有紅線

  • 時間:2023-11-02 08:23
  •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被香港拒簽 何曉清:最大紅線就是沒有紅線
何曉清表示,自己目前是「無家可歸者」,雖然還不知道未來會落在哪裏繼續進行學術研究,但堅持的道路不會改變。她還呼籲所有人不要放棄對中國民主自由的追求。(RFA提供)

遭香港政府拒絕續簽簽證並被香港中文大學解僱的加拿大華裔學者何曉清1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表示,自己歷經從八九民運到香港國安法等事件,內心一直籠罩恐懼的陰影,因爲根本不知道紅線在哪裏。但何曉清強調,她對中國年輕一代推動國家的自由開放充滿希望。

研究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加拿大華裔學者丶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何曉清(Rowena He)沒能繼續獲得香港簽證,香港中文大學隨即將她解聘。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中大的回應都是說 「依原則處理」,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則?何曉清表示並不清楚,也沒有人和她溝通。

「大家都說紅線在哪裏?我覺得,最大的紅線就是沒有紅線。你都不知道紅線在哪裏,所以你總在那裏猜。不是說你做了這個,然後你就會丟了工作,那大家還會決定一下做不做,因爲紅線根本就很不清晰丶很模糊,大家就都在恐懼中去自我審查。」

何曉清說,等待簽證審批的一年多期間,香港入境處曾要求她交代多個問題並補充文件,包括她與非政府機構和外國政府是否有關係丶她以往在哈佛大學的研究內容和大學的資金來源等,她都積極配合。但最終入境處只說 ,「考慮過所有現有資料和周圍情況」,拒批申請。

《文匯報》今年2月28日曾刊登建制派青年、民建聯副主席穆家駿的文章,點名批評何曉清 「散播反中亂港思潮」。5月,何曉清2014年的著作《天安門流亡:中國民主抗爭的聲音》(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被外界發現從香港公共圖書館下架。

何曉清說,這應該是殺雞儆猴。但如果像她這種不激進的研究學者都容不下,那將造成寒蟬效應,是時代的悲哀。

1989年,何曉清是一位17歲的高中生,但當年的天安門事件令她記憶深刻,那是一種至今仍存在的恐懼,卻也因此造就了她的堅持。她說,儘管2023年的香港又打擊了她,也不會改變她研究史實的初衷,不會停止對中國和香港政治的關注。

「正是因爲這個恐懼太深,所以我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要活在這種恐懼中。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一代不再需要爲他的思想丶他的寫作,或者老師教書也不再需要付出代價的話,那我們真正的中國夢大概就是實現了。」

去年11月,因爲反對新冠封控政策,中國掀起了「白紙運動」。這個運動是否僅是一時的群情激憤呢?它在中國維權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嗎?何曉清認爲,任何社會運動的發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雖然從八九民運到雨傘運動丶白紙運動並不能完全類比,但都可以看到中國和香港一代代年輕人帶出的希望。

何曉清:「那可能以後會有黃紙運動丶紅紙運動,我自己接觸到的大陸年輕一代,他們都是非常有想法,越來越開放,和我早年看到那個非常盲目的民族主義憤青還是有些不一樣。」

何曉清說,看到現在的中國和香港境況,很多人會深受打擊丶深感無奈,但不要因此沮喪放棄。無論是不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就算是離散的港人丶出走的大陸人,每個人在地球角落上盡力而爲,終究會看到改變的一刻。

何曉清:「種子播下了,自由總會開花。香港維園的燭光沒有了,但是隻要我們心裏面有光,那我們就不會在黑暗當中。」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