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以社會創新建立韌性亞洲 文化、教育、藝術都成驅動力

  • 時間:2024-05-06 18: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以社會創新建立韌性亞洲 文化、教育、藝術都成驅動力
伊富高梯田全球重要農業資產系統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Judy C. Baggo。(謝佳興 攝)

現代社會衍生許多難解的習題,如極端氣候、偏鄉及鄉村人口外流、文化資產消逝等,全球各國都正設法克服這些挑戰,在此次第7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中,可以聽見國內外各種社會、經濟、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人對各年齡層展開教育,來保存菲律賓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有音樂家是用慶典讓日本森林廢校重生,而台灣則有人用合唱翻轉偏鄉弱勢孩童的人生。

聯合國2015年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盼能指引全球邁向永續,台灣也自2018年起每年舉辦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盼能分享各國如何透過社會創新處理甚至解決社會、經濟、環境等面向的議題。今年剛落幕的第7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以韌性亞洲為主軸,探討環境、經濟以及社會文化等面向的韌性,尤其在解決偏鄉及農村人口流失、老化,衍生的單親教養、甚至是文化資產消逝危機等,許多國內外講者都分享他們的經驗。

文化遺產也有消逝危機 保存伊富高梯田文化得靠自己

菲律賓呂宋島中央的伊富高梯田,伊富高族人沿著科迪勒拉山脈,在高海拔地形開拓超過2萬公頃的水稻梯田,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以現有科學證據顯示,至少有500到700年歷史。伊富高梯田全球重要農業資產系統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Judy C. Baggo表示,儘管伊富高梯田已於1995年登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但命運並非平步青雲,仍持續面臨生態系統破壞、農民收入不足等問題,尤其梯田多是農民私有財產,政府難以介入保護。

為了確保伊富高梯田的永續發展,Judy C. Baggo強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如果年輕人對自己的文化都不感興趣,還有誰能保護我們的文化」?因此,團隊在各年齡層提供文化教材,並在當地大學校園開設通識課程,還導入AR、元宇宙等科技元素吸引年輕人目光,盼能讓學子深入認識當地以及永續農業,另外,也開闢學習據點,盼能傳承伊富高梯田文化、耆老智慧及傳統技藝。他說:『(英文原音)我們正為當地傳統的知識、系統和實踐建立學習場所,而這些故事是就是由學生們所寫,而在8月的時候,我們也在水稻田裡做產品創新,這張照片就是我們的學習場所。』

讓廢校重生的魔法!日本音樂家巧思創造人員循環

日本每年約有500所學校廢棄,如何活化並與地方連結、共同復興,成為難解的習題。不過,音樂家坂口修一郎卻成功讓故鄉鹿兒島縣南九州市一處廢棄30年的森林小學,復活成為每年2千人參加的慶典場域,成功經驗還不斷的擴散到日本各地。他強調,雖然人口流失是一個問題,但重要的是如何聚集有創意的人們。

坂口修一郎秉持著文化地產地銷的理念,2010年起在這座廢校打造慶典活動,每年廣邀當地及社會各界有志之士,不分年齡、不限領域,大家在這裡都能找到貢獻一己之力的地方,諸如音樂、美食、DIY手作、建築等,就連垃圾分類也是大家一起親手進行,不但加強這座小學的建築安全,讓廢校重生,舉辦慶典的執行委員規模達到約70人,廢校周邊還開闢了露營區,讓孩子們冬天也能體驗露營。他認為,必須要設法創造各種活動,來形成當地人員流動的循環,而不是一次性的聚集到單一據點,這樣才能讓鄉下地區的人力增加。他說:『(日文原音)比起一次性前往,不如去那裡100次,還比較重要,人數少也好,只要有100個人常常去,就會形成了人員流動的迴圈,重點是要把這個迴圈做出來。』

用合唱讓世界聽見台灣 翻轉偏鄉孩童人生 

看見台灣偏鄉部落,面臨教育價值偏差、隔代教養、酗酒單親、失業、經濟弱勢無法成為孩子支持系統等困境,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馬彼得2008年成立台灣原聲音樂學校,招收偏鄉弱勢孩童,以週末及寒、暑假時間進行課業輔導、練習合唱,要讓這些弱勢的孩童,透過合唱找回自信,並從中獲得品格教育,2018年還成立原聲國際學院高中部,這是台灣第一所民間主辦的原民實驗教育機構。

馬彼得指出,合唱團從未參加比賽,僅四處義演,目的是要建立社會的和諧,並讓世界聽見來自玉山的聲音。10幾年來好評連連,合唱團唱過建國百年國慶大典,在看見台灣記錄片中登上玉山頂峰演唱,並受到成立500多年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邀請,赴歐州舉行聯合音樂會等,過程中真的讓世界聽見孩童們的聲音,也幫助部落孩子拓展視野,建立信心。

馬彼得欣慰地說,2023年第三度帶團赴美演出時,兩位導遊就是10年前赴美演出的合唱團團員,不管是行程安排、接洽、飲食都是由他們一手包辦,也證明了合唱真的能翻轉貧困孩童的命運。他說:『(原音)目前我們已經有10位同學在這樣的困境下,來到世界各國去唸書,我相信在這樣的制度下,我們將來會有更多孩子,因為這樣有更好的機會,因為這樣來翻身,因為這樣來走出貧困的命運。』

人類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面臨發展衍生的各項挑戰,各國都須謹慎以對,沒有人是局外人,必須以同理心、創新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