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密室逃脫無法可循 業者籲明訂主管機關

  • 時間:2018-02-18 09:0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玉秋
密室逃脫無法可循 業者籲明訂主管機關
金門烈嶼南山頭四營區活化後再開放,特別規劃密室脫逃遊戲,盼讓遊客感受營區內均為金門罕見坑道動線與結構。圖為廠商解說遊戲玩法。
(圖:中央社)
「密室逃脫」互動式實境體驗近年在台灣開始風行,但因法規、主管機關不明確,造成產業發展困境,互動式實境體驗業者呼籲政府明訂主管機關輔導業者配合法令。經濟部商業司則表示,「密室逃脫」可先依照實際展演方式登記產業別,經濟部未來也會參考國外相關產業研擬互動式實境體驗的規劃。

互動式實境體驗產業為近年新興之產業,並且以「密室逃脫」一詞廣為人知。然而多數人對於「密室逃脫」帶有許多刻板印象,認為上鎖的密閉空間將造成參與者的危險,更質疑活動內容安全條件是否完善,政府則將互動實境訂定為遊樂園或是電子遊藝場所的產業別,業者抱怨以不合適的法規無理要求互動實境產業,恐造成產業發展的困難。
互動式情境體驗協進會發言人陳昱宏表示,互動式實境體驗的人流低、場景更換率高,但消防法規卻被要求比照遊樂園並不合理,業者疲於應付矛盾的法規,甚至遭到開罰,令人無奈。他希望政府訂出明確的主管單位指導業者配合相關法令。他說:『(原音)我們的汰換率快,我們可能3個月、5個月就換一次主題,如果要原來的建築法規去跑的時候,有可能會造成我們在營業上不容易去更改或異動空間。如果有主管機關去協助我們去定義相關規定,譬如說多久置換、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材質,相信我們業者可以全力配合。』
由於密室逃脫產業具有多樣性,政府究竟要定義為休閒業、娛樂業、文創業仍無定論。文化部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目前並無最適合互動式實境體驗的產業別,但願意日後推動修法把密室逃脫等新興行業納入討論範圍。
經濟部商業司也建議,密室逃脫業可以先依照實際展演方式來登記不同的產業別,經濟部未來也會參考國外的密室逃脫產業來研擬後續規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